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宣徽院

宣徽院

官署名。源于唐代,设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内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五代和北宋因之,由大臣充院使,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南宋废置。辽、夏、金、元复置。辽朝北面官中置宣徽北、南院,设有北、南院宣徽使,知北、南院宣徽事,知北、南院宣徽副使,同知北、南院宣徽事等官。西夏始设于毅宗奲都六年(1062),属次等司。掌朝会、宴飨、礼仪、祭祀。分南、北院,各设宣徽使以掌其职。天盛年间(1149—1169)有4正使、4承旨、4都案、18案头。金朝仿唐、宋官制,亦设宣徽院,下设内侍局、宫闱局、尚食局、尚药局。元朝始设于世祖至元三年(1266,一说四年)。七年,改为光禄司,后复为宣徽院。职掌供御食,宴飨宗戚宾客及诸王宿卫,怯怜口粮食,蒙古万户、千户合纳差发,系官抽分,牧养孳畜,岁支刍草粟菽,羊马价值,收受阑遗等。设官及品秩历有变化。十五年(1278),置院使1员,秩正三品,后定置院使6员,秩从一品,下设同知、副使、佥院、同佥、院判各2员。下领光禄寺、大都和上都之尚饮局、尚酝局、醴源仓、生料库、柴炭局及尚珍署、尚舍寺、尚食局、阑遗监、尚牧所、沙糖局、永备仓、丰储仓等机构。明洪武元年(1368),改并于光禄寺。

猜你喜欢

  • 镇蛮校尉

    参见“南夷校尉”(1593页)。

  • 显州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附郭州(一说府治在渤海后期移卢州),领金德、常乐、永丰、鸡山、长宁5县。州治故址众说纷纭,今东北考古界力主在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或说在该省敦化县敖东城;一说在桦甸县苏密城;

  • 耶律察割

    ?—951辽皇族。字欧辛,又作沤僧、呕里僧、呕里僧王。契丹族。辽太祖弟※耶律安端子。史载其长于心计、善骑射。大同元年(947),太宗德光猝死军中,随军将臣拥世宗耶律阮在柩前继位,淳钦太后将兵抗击。纷争

  • 北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二。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置。汗车凌族弟刚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辅国公,建旗。初游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多北乌

  • 蜀李书

    书名。又称《李蜀书》。晋常璩撰。9卷。一名《汉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0卷。《史通·古今正史》:“常璩撰汉书10卷,后入晋秘阁,改为蜀李书”。故有《汉之书》10卷与《蜀李书》9卷之别。流传不

  • 后唐少帝

    见“李从厚”(1027页)。

  • 康佐苗

    苗族的一支。亦称山苗、克孟牯羊苗、炕骨苗、班苗、洞苗等。明清史籍对贵州紫云、广顺、镇宁等地苗民的称呼。今贵州惠水、龙里、花溪、望谟、罗甸等地尚有其民居住。康佐,元时为苗寨。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

  • 韩均

    ?—475北魏大将。字天德。安定安武(今甘肃镇原县西南)人。匈奴破六韩氏(后改为韩氏)。太子少师※韩茂子。善射,有将略。初为中散,赐爵范阳子,加宁朔将军。迁金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兄韩备卒,无子,袭爵安

  • 盆苏克丹津阿拉木札木巴

    见“盆苏克丹津呼图克图”(17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