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图尔珲台吉

巴图尔珲台吉

?—1653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名和多和沁。绰罗斯氏。※哈喇忽剌长子。一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左右,与父分居,驻牧于额尔齐斯河两岸、亚梅什湖周围。崇祯七年(1634)父死后,嗣位。翌年,达赖喇嘛授予“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称号。承父业,统辖准噶尔,与鄂齐尔图并为“楚固拉干”(会盟)盟主。借助东西蒙古共同信奉藏传佛教的有利条件,调整并改进与喀尔喀的关系,结束两者之间近百年的纷争。十年(1637),率军助和硕特部固始汗击败青海却图汗。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与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共同召开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大会,组成广泛的同盟,增强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并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对协调诸部关系,巩固封建秩序起过一定作用,使各部首领进一步取得谅解,加强了联系。为扩展势力及改善与诸部关系,以女嫁和硕特部鄂齐尔图、土尔扈特部朋楚克,并娶和鄂尔勒克及固始汗女为妻,结成姻亲。在向西向南发展过程中,与哈萨克、柯尔克孜、诺盖等发生冲突,采用战和两手,使之归服。与清廷保持通贡遣使关系。顺治三年(1646),与固始汗等联名向清奉贡表。七年(1650),再遣使入贡。和俄国也有使臣、贸易往来,但对沙俄向准噶尔地区扩展的行径,则坚决予以抵制。在位期间,采取措施,促进准噶尔地区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于和布克赛尔修建寺院、货栈、住房等,形成具有城镇雏型的居民点,为准噶尔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 宰赛

    明末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斋赛、介赛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六子※阿尔楚博罗特裔孙,※伯言儿子。部众万余,拥兵5000。占据福余卫故地,驻牧于辽河流域。其盛时势力所及,西起札鲁特,东跨辽河两岸,

  • 雅鲁

    见“稚鲁”(2368页)。

  • 古尔摩万户

    元代乌思藏地方万户之一。又作古尔万户、古尔摩哇万户。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

  • 鄂克拉罕伊勒登诺延

    见“银锭台吉”(2064页)。

  • 萧陶苏斡

    辽臣。字乙辛隐。契丹族。突吕不部人。为奥隗部节度使萧里拔之孙。史载其为人谨慎,不妄交。道宗时入仕。清宁九年(1063),国内发生“重元之乱”,举家赶赴道宗行宫,投入平叛。时年尚幼,已如成人,补笔砚小底

  • 席力图呼图克图四世

    ?—1712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席力图呼图克图三世圆寂后,被确认为转世灵童,是为四世。曾赴西藏学经。康熙三十年(1691),自西藏返回归化。三十三年(1

  • 蒙药正典

    书名。又作《蒙药本草从新》,藏文名《斋萨日密格占》。蒙古药学著作。19世纪内蒙古奈曼旗蒙古族学家占巴拉多尔济用藏文写成。284叶,木刻本。是一部系统整理、总结蒙古药学,并充分吸收兄弟民族药学成果的药典

  • 哑蒙噶

    15世纪藏族高僧。又作阿木噶、哑蒙噶巴。西藏聂塘人。据《明实录》载明朝大慈法王释迦也矢弟子。随大慈法王进京,遂留居京师。宣德元年(1426),受明封为“灌顶净修弘智国师”。正统四年(1439),加封为

  • 独卢金

    契丹语地名。据考证,即宋人所记“云中甸”,为云中县(今山西大同)境郊野之地。契丹六院部大王及都监秋冬居址。辽道宗耶律弘基常幸此驻跸。

  • 波本

    藏语音译,职官名。旧时藏族对地方政府或其他封建领主派往农村催收实物地租者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