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依语

布依语

我国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212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及贵阳市郊。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和黔西3个土语,或依次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土语。3个土语中以黔南土语分布面广,使用人口最多。布依语的主要特点如下:语音:声母有单纯、颚化和唇化3类。大多数地区没有送气音声母,但现代借词例外。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韵尾组成。在大部分地区,韵尾前面的a、 i、 u、Ɯ4个元音分长短。有的地方,韵尾一k读为—。有的地方长元音后面的—k或—已经失落。声调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类。促声调的调值和舒声调的调值相近。声调的性质同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相似。汉语借词的语音由于借词的年代不同,读音也不一样。早期的汉语借词保留了中古汉语读音特点,其语音变化和布依语词的方音变化规律基本 相同。近代的汉语借词,是从汉语的西南官话直接吸收的,往往因地区不同,在布依语语音系统外,又分别增加了一些声母和韵母。语法:以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的修饰语,除由“二”和“二”以上的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前以外,都在名词之后。有丰富的量词。介词大多来自动词。词汇: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类。单纯词以单音节词居多,多音单纯词很少。合成词的构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另一种是由词根加附加成分构成的派生词。汉语借词很多。近代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单音节词居多,而且多数是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方面的名词。有本民族词和借词并存并用现象,也有不同时代借词并存并用现象。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在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80年代初作了修改,现正在部分布依族聚居区试验推行。聚居区的布依族,在日常生活中以布依语为交际工具。城镇附近的居民兼懂汉语的多。公职人员、学生、青壮年人都兼懂汉语,有少数人转用了汉语。杂居于布依族地区的其他民族,有兼懂布依语的,布依族也有兼懂其它民族语的。

猜你喜欢

  • 冉智

    十六国时期冉魏太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开国主※冉闵子。以父为后赵石虎养孙,遂以石为姓。后赵青龙二年(350),父废杀赵帝石鉴,自立为帝,复姓冉氏,立为皇太子。冉魏永兴三年(352),父出

  • 青史

    书名。全称《青史佛教教法源流》。通称为《青史》。藏族学者桂译师※熏努贝(1392—1481,一译廓诺·迅鲁伯)著。明成化十二年,(1476)成书。成化十七年(1481)在熏努贝去世当年,由大译师索南绛

  • 阿散

    1255—1304元朝官员。又作哈珊。畏兀儿人。隆兴府达鲁花赤※八丹第四子。通畏兀儿文,善骑射。初事太子真金于东宫。任怯里马赤(通事、译员)。至元二十年(1283),以奉训大夫授詹事院判官。二十四年(

  • 葛腊哆

    后突厥汗族。※乌苏米施可汗之子。受命辖西杀。唐天宝(742—756)初,拔悉密、葛罗禄、回纥3部共攻后突厥,其父败亡,遂与西叶护阿布思率5千帐降唐,受封怀恩王。

  • 解爱娄

    即“解忧”(2373页)。

  • 完颜素兰

    ?—1230金大臣。一名翼,字伯扬。女真族。完颜氏。至宁元年(1213)策论进士。累迁应奉翰林文字,权监察御史。翌年,金宣宗迁都南京(今开封),继召留守中都(今北京)的太子守忠亦赴南京,他力谏留太子共

  • 拜天

    辽、金、元时风俗。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素敬天,向有拜天之礼。契丹俗,凡国有大事,皇帝登极、举兵征伐、克城取地、凯旋班师至出猎,常以青牛白马等祭祀天地。皇帝亲临,以巫觋祈祝。金沿袭此俗。重五、中元、重九

  • 云阳集

    书名。一作《云阳李先生文集》。元李祁撰。10卷,附录1卷。祁,茶陵(今属湖南)人,字一初,别号希蘧。元统元年(1333)进士,为左榜第二(元制汉人南人应试者列左榜,位在右榜即蒙古、色目人所列榜之次),

  • 纳昂

    参见“德昂族”(2520页)。

  • 西宁卫志

    青海省方志。刘敏宽、龙膺撰修。敏宽,今山西运城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任兵备,后以功加按察使。龙膺,今湖南常德人,万历年任监收通判,嗣迁西宁卫同知。成书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后,是青海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