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拉呢敦

布拉呢敦

?—1759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博罗尼都、布那敦、布拉敦,布尔罕尼丁。号大和卓木。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长子。生于伊犁。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说1715),父为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所败,与父俱被准噶尔拘于伊犁阿巴噶斯、哈丹鄂拓克。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达瓦齐,与弟※霍集占迎降。受命率军赴南疆招抚旧部。次年夏,受霍集占煽惑,起兵反清,图谋分裂,集兵分守喀什噶尔。寻以精兵1千扼库车,杀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史称“大小和卓之乱”。二十三年(1758)春,清廷命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率军往讨,围库车。与霍集占统鸟枪兵万余驰援,为领队大臣爱隆阿败于托和鼐鄂根河,损兵近5千,归路断绝,被迫与霍集占敛兵800困守库车,势蹙,夜逃阿克苏、乌什。均遭拒,遂窜归喀什噶尔。继与霍集占合兵,围清定边将军兆惠等于喀喇乌苏(黑水),因在呼尔璊战斗中被射伤,裹创逃遁。二十四年夏,弃喀什噶尔,谋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境内),相继受挫于霍斯库鲁克(双耳山)、阿尔楚尔、伊西洱库尔淖尔(什勒池)诸地。七月,在巴达克山被其部酋执杀,尸体被运送北京。

猜你喜欢

  • 杨正富

    清道光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石观保”(450页)。

  • 回民

    对回族人的称谓。参见回回(779页)、“回族”(779页)。

  • 尔绵氏

    南北朝时期柔然部落名。推测源出辽东段氏鲜卑。柔然汗国兴起后,依附柔然,成为柔然的一个部。游牧于涿邪山(杭爱山南支)一带。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北魏分三路出击柔然,太武帝拓跋焘自领中路入涿邪山,该

  • 御制十全记碑文

    碑铭。清乾隆帝为炫耀其在位时之武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击败廓尔喀军后,亲撰《十全记》,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勒石树碑于拉萨布达拉宫前。汉文全文分别著录于《清高宗实录》、《卫藏通志》。所谓十全

  • 理藩院

    清代官署名。综理民族事务及外交的中央机构。崇德三年(1638),更蒙古衙门设置。顺治十六年(1659),隶礼部。十八年(1661),改与六部齐等,设尚书、侍郎、额外侍郎等职官,以满族人为主,蒙古人为辅

  • 库登汗

    明代蒙古可汗卜赤、打来孙的称号。嘉靖十七年(1538),卜赤汗率察哈尔万户,并联合鄂尔多斯济农衮必里克、土默特领主俺答汗平息兀良哈万户的反叛,被尊称为“库登汗”。卜赤卒后,此号由其子打来孙继承。

  • 棠魔

    古族名。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自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属“白衣”的一部分。分布在今云南红河流域与越南莱州北部一带。俗善养牛马,与汉区贸易。明代地方志中又写作“歹摩”,即“傣勐”的同音异写。近代云

  • 阿尔泰办事长官

    见“阿尔泰办事大臣”(1248页)。

  • 海尼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参见“哈尼族”(1633页)。

  • 金牌信符

    见“金铜信符”(14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