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度牒

度牒

历代官府发给僧尼的凭证。得此即可证明僧尼身分,豁免地税、徭役。唐宋时由掌管僧尼簿籍的祠部发放,有时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宋南渡后,军费大增,度牒收入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清政府亦行此制,目的在于加强管理,不但按章发放,有的还在登入僧籍后由官府给予钱粮。康熙十六年(1677),理藩院规定,凡出家为僧者必须持有官府所发度牒,否则认为非法。又规定蒙古各大寺庙僧人,凡取得度牒的凭证者,可免除对旗和贵族领主的徭役、赋税,并领取一定数量的钱粮。康熙六十年(1721),北京常驻僧人名额938名,每年清廷支给生活费用银共3175两。乾隆元年(1736),建福佑寺,规定驻庙僧人340名,亦按例发给度牒,给予钱粮。

猜你喜欢

  • 艾米尔

    见“异密”(932页)。

  • 宇文逸豆归

    ?—344或345东晋时宇文部首领。又作宇文归。系鲜卑化之匈奴人。咸和八年(333),逐杀宇文乞得归而自立。为慕容皝所攻,惧而请和。皝于其地筑榆阴、安晋二城而还。咸康二年(336),结辽西鲜卑,段辽、

  • 发羌

    ※西羌的一支。与唐旄羌居青海黄河河源地区。东汉时,烧当羌数次被汉军击败后,远徙其地。因环境寒苦,不能久居而还。或说为吐蕃族源之一。

  • 卫拉特

    蒙古族一支,漠西蒙古诸部总称。蒙古族oirad的汉译,蒙元时期译为斡亦刺、外剌、外剌歹,明代译为瓦剌,清代译为卫拉特等。汉语“亲近”之意,常引申为“近亲者”、“邻近者”、“同盟者”。一说意为“林木中百

  • 亦里克卫

    见“亦力克卫”(872页)。

  • 端珠仁钦

    1309—1385藏传佛教高僧、青海夏琼寺创建者。亦译端智仁青,又称多仁波且法王。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启蒙导师。生于青海同仁县夏布让(夏卜浪)。早年出家,隐山修行。后赴西藏聂塘第瓦仅寺

  • 它漏河

    即“他漏河”(574页)。

  • 明阿特旗

    见“明阿特部”(1406页)。

  • 间岛

    地名。所在有二说:一说在朝鲜钟城与稳城间,因图们江分流而形成的小河岛。清同治六年(1867),朝鲜人越江开垦,呼为“垦土”或“垦岛”,遂讹为“间岛”,又称古间岛;一说即图们江流至朝鲜茂山下游左岸光霁峪

  • 熟黎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海南)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傍,号为黎人,内为生黎,外为熟黎”。指居处接近汉族地区,较早接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不少能半通汉语,时出与汉人互市,先后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