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国
左江流域壮族农民起义军所建政权。参见“延陵国农民革命”(820页)。
左江流域壮族农民起义军所建政权。参见“延陵国农民革命”(820页)。
论著。有关贵州古国考辨。1篇。元马端临(约1254—1323,字贵与,今江西平乐人,汉族)撰。内容据史籍考证古夜郎国所在地望、社会、习俗等。认为古夜郎国的中心在今贵州,发展到隋唐时期被称为牂柯蛮、东谢
汉籍对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的俗称。因寺院外墙饰以红、白、黑三色花条,故称。藏传佛教文献多不用此称。详见“萨迦派”(2007页)。
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辽河北岸。元为开元路地。明属福余卫。清为科尔沁左翼中达尔罕王旗地,原名梨树城。道光元年(1821)设昌图厅照磨。光绪三年(1877)改置奉化县,隶昌图府。为清末在内蒙古东
契丹语,《辽史·国语解》称:“监母,遗留也。”曾作: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景宗※彰愍宫契丹语称“监母斡鲁朵” ②宫卫或部族下所置※石烈(相当于“县”,
?—1364元末大臣。又译达识帖木儿、达识铁睦迩、达世帖睦尔等。康里氏。字九成。※康里脱脱之子。幼与兄铁木儿塔识入国学,读经史。初为太府监提点。历任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大司农。顺帝至正七年(1347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管狱官,兼管司署府内灯火。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小二十田级”,领有薪俸谷子300挑(每挑约合50斤)。
?—前102汉代匈奴单于。又作詹师庐单于。挛鞮氏。※乌维单于子。武帝元封六年(前105),父死,嗣立。以年少故,号为“儿单于”。在位期间,单于庭愈益徙往西北,以左方兵当汉云中郡,以右方兵当汉酒泉,敦煌
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东晋太元十年(385)五月,前秦苻坚被西燕慕容冲击败,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出奔至此。又遭后秦将吴忠围袭,被擒送新平(治今陕西彬县)。
西域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00,口1100余,兵334。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汉初为匈奴右部地。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破姑
裕固族最早的喇嘛教寺院。亦称古佛寺。因后迁至夹道地区,又称夹道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曼台部落所在地。建于明末,曾多次重修。寺院规模不大,有法台、提经。受青海郭莽寺(又名广惠寺,在大通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