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朔镇
见“六镇”(382页)。
见“六镇”(382页)。
见“中京”(292页)。
毛南族古称。又作“茆滩”。始见于宋代。分布于宜州、南丹州和安化州的相邻地带(今广西环江)。同古僚人有密切关系。元明清三代作为地名出现。无文字,以农耕渔猎为主。清乾隆、道光(1736—1850)以后,渐
见“昆都力庄兔台吉”(1410页)。
即“乌鲁”(331页)。
哈萨克族习俗。意为“满月礼”。孩子出生40天后,便要举行庆祝仪式。孩子父母要宰羊烹肉,请亲戚朋友、邻居参加。来宾则须给婴儿赠送衣服、鞋、袜、钮扣、串珠、鹰毛或糖等礼物,并由长者给婴儿起名字。相聚一起,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会种水田的彝人”。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及冕宁县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1698清代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世孙,郡王※腾机思第四子。崇德六年(1641),授三等台吉。顺治三年(1646),随父逃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五年(1648),
唐代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谥号。见“异牟寻”(932页)。
辽代皇帝陵寝。辽天显二年(927)八月葬太祖耶律阿保机于此,称祖陵,置祖州天成节度使奉陵寝。陵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环形山谷中西北山坡上,地宫石砌墙身巳暴露地表,坡下尚存有享殿遗址及石翁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