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拘那罗陀

拘那罗陀

499—569

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法号真谛,或称真谛三藏。原籍西天竺优禅尼国(乌仗那)人。梁武帝大同十二年(546),由海西至中国南海郡(今广州市)。越二年又至建康(今南京)。时因侯景之乱,世情骚然,复徙富春(今浙江富阳县),从事《十七地论》之翻译。承圣元年(552),返建康,于正观寺与愿禅师等20余人共译《金光明经》。三年(554),前往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等地游览。陈武帝永定二年(558),于临川、晋安诸郡继续译经。文帝天嘉三年(562),泛舟归国,途中遇风,于广州着陆。自是取消回乡打算,专事研习经典。其译经有《摄大乘论》、《决定藏论》、《中边分别论》、《俱舍论偈》、《俱舍释论》、《大乘起信论》、《如实论》等经。

猜你喜欢

  • 根濯斯加

    清四川杂谷土司。藏族。乾隆十七年(1752),随从兄弟杂谷土司苍旺反清,为清军所杀。以其子金川用兵时有功,又素为梭磨、卓克基、杂谷三处民众信服,授松冈长官司,承袭杂谷土司位,颁给印信、号纸,管理松冈地

  • 石古乃

    ①即“完颜习古迺”(1164页)。②即“完颜仲”(1143页)。

  • 芦笙调

    苗族芦笙曲调。传统曲调分为舞曲、代歌曲、问讯曲、祭祀曲等。每种又分若干调。舞曲节奏轻快,抑扬顿挫鲜明。广西融水、云南昭通等地舞曲曲调最为丰富多采。代歌曲调婉转柔和,以黔东南地区曲调最多。

  • 阿尔钦部

    见“阿里钦部”(1224页)。

  • 仲孜会议

    西藏地方政府僧俗官员代表为商讨政务所举行的扩大会议。会议规模视政务之轻重有大小之分,均由4名仲译、4名孜本主持召开,故亦称“四仲四孜”会议。小型会议有三大寺堪布、札萨克、台吉代表参加;大型会议有三大寺

  • 费扬武

    ?—1647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纳喇氏。崇德七年(1642),以参领随饶余郡王阿巴泰征明,过燕京(今北京),趋山东,先后败明总督范志完、总兵吴三桂军,叙功予云骑尉世职,管佐领事。顺治元年(1644

  • 顺圣元妃

    见“萧耨斤”(2000页)。

  • 咸宁

    后凉灵帝吕纂年号。399—401年,凡3年。

  • 阿木

    古族名。今哈尼族。哀牢山镇沅、墨江、普洱等县哈尼族之自称、他称。沙海昂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阿木州》:“阿木是东向日出之一州……。产马不少……。其地有良土地、好牧场,故牛及水牛亦甚多。凡生活必需

  • 舆地志

    书名。陈顾野王撰。凡5篇。《隋书·经籍志》谓其钞撰众家之言之作。内有瓯、骆、交趾记事。已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有摘引。王谟辑入《汉唐地理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