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连可汗
即“吴提”(1072页)。
即“吴提”(1072页)。
?—1758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字文子。西噜特氏。议政大臣宪德子。乾隆十年(1745)进士,授庶吉士。十五年(1750),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侍讲学士、广西乡试副考官、祭酒。出任提督河南学政。十六
契丹语,《辽史·国语解》称:“监母,遗留也。”曾作: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景宗※彰愍宫契丹语称“监母斡鲁朵” ②宫卫或部族下所置※石烈(相当于“县”,
清代台湾高山族抗美首领。又称卓杞笃,笃其卓。凤山县琅峤尾龟仔角十八社头人。同治六年(1867),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七星岩遇风触礁,乘小舢板于琅峤尾龟仔角登陆,被当地高山族人袭杀。美国政府借机命海
即“函普”(1560页)。
台湾高山族赛夏人盛行的一种占卜方法。过去赛夏人凡遇疑难问题或染疾,用一碗盛满清水,放入一根小草,然后在碗中立细竹管一支,祷告后,以耳就竹管听之,据说能听到“精灵”的提示,解决疑难和祛除疾病。
1738—1780即六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襄地扎西孜(今西藏南木林境内)。幼时喜玩法器,痛恶烟酒,手持书卷,被七世达赖认定为前辈班禅之转世灵童。清乾隆六年(1741),被
简称“原字”或“小原字”。组成契丹小字的最小读写单位。每个契丹小字分别由1至7个不等的原字组成。据现有资料统计,原字总数为510余个。参见“契丹文字”(1565页)。
见“速檀”(1840页)。
哈尼语音译,意为“赶鬼出寨”。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一种万物有灵崇拜。举行仪式前数日,由村寨宗教头人“最玛”主持杀鸡献鬼,表示先给鬼打招呼。另献一只鸡脚,让他做拐杖,便于离开村寒。正式赶鬼时,先修理村寨
?—1070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七年(1029),受兄彭仕端命入朝贡方物。明道(1032—1033)初,兄卒,嗣为下溪州刺史,累迁检校尚书右仆射。皇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