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

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

指发现于甘肃敦煌藏经洞内的唐代吐蕃藏文文献。1899年(一说1900年)管理敦煌莫高窟佛洞的道士王园录发现藏经洞后,帝国主义列强乘清代局势混乱和统治者腐败之机,陆续派人到敦煌,以考察为名,攫取藏经洞内大量珍贵文献,其中包括吐蕃古藏文文献。其中有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7、1914年共两次),法国人伯希和(1908年)、俄国人奥布鲁切夫(1905年)、鄂登堡(1913至1914年)、日本人吉川小一朗和桔瑞超(1911年)。其间以斯坦因及伯希和所盗文物最多,而伯希和盗取文献尤为珍贵。据可见到的线索估计,古藏文文献总计约7000卷左右(包括劫余后留存国内的),其中绝大部分为佛教文献,历史文献所占比例较小,但却极为珍贵。这些藏文文献为8—9世纪吐蕃占领河西时所写,撰写或抄写人包括藏、汉、龟兹、康居、于阗及高昌等族人士,多在寺院及吐蕃官府中写成,亦有来自吐蕃本部(今西藏)及新疆吐蕃占领区之公文、指令、诏书等。文献内容涉及吐蕃时期王统历史、政治、经济及军事措施,文化、风俗,青藏高原历史地理,唐蕃关系及吐蕃与邻族关系,唐蕃间的驿站,吐蕃赞普及大相等发给河西吐蕃将领的诏令,赞普及吐蕃驻河西将领间的往还公文,赞普及吐蕃将领在敦煌寺院中的发愿文,河西吐蕃占领区的社会历史文献(包括民间政治及经济纠纷法律诉讼及判决文书等)。这些文献主要写在纸卷上(有些写在佛经背面或经文行间),或木简上,少数写在羊皮、树皮及牛髋骨上,也有的写在丝绢绸缎上,在佛像及壁画上亦多有藏文题记。所用纸张多为河西汉地所造。文体为楷书、草楷或两者之间的过渡书写体。有关文献,多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及大英博物院图书馆、法国巴黎国民图书馆。法国拉鲁教授1939、 1950、 1961年所编三卷藏文目录中,有历史文献目录及部分扼要题记。麦克唐纳及今枝由郎合编的《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藏文文献选集》(2卷集,1978及1979年出版),其中亦包括部分影印历史文献。法国巴考、杜散,英国托马斯,在藏人噶钦顿珠的帮助下,于1940年在巴黎出版了《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这是专载吐蕃王统历史的著作。这部分敦煌历史文本,国内王尧、陈践于1980年以《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为名译成汉文刊布,并加注释。这些历史文献均系当时所记,且受佛教影响较少,并能与汉文史籍相印证,是研究唐代吐蕃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亦可补汉籍失载之不足。

猜你喜欢

  • 鄂木克图

    1596—1673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叶赫纳喇氏。天聪元年(1627),随皇太极征明宁远城。三年,随岳讬征明大同,攻保安州城,奋勇先登,赐号“巴图鲁”,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任参领。崇德三年(163

  • 元太宗

    见“窝阔台”(2297页)。

  • 帖儿坚

    蒙古语音译,亦译帖儿格、帖列格,意为“车”。据载,古代蒙古人有两种车,一种称“合剌兀台·帖儿坚”,一称“合撒黑·帖儿坚”。车辆在蒙古牧民中早已广泛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据《元朝秘史》载,早在

  • 张家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命吏部侍郎布彦图、侍学士额赫礼负责建立。张家口俗称东口,驿站自东口起,北入内蒙古境逐一设置,计:在察哈尔境内设察汉托罗盖、布尔哈苏台、哈留台、鄂罗依琥

  • 飞龙峡

    古地名。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仇池山下。以清水氐帅杨飞龙据此而得名。

  • 彻卜登

    见“沙不丹”(1126页)。

  • 郎坦

    1634—1695清朝将领。又作郎谈。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内大臣武拜之子。年14任三等侍卫。顺治六年(1649),迁二等侍卫。大同总兵姜挐叛,奏命随端重郡王博洛讨之,以功进一等侍卫。八年(1651

  • 诏匾勐

    1680—1724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作召匾勐。傣族。车里宣慰使※刀木铸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父卒,清廷委其为宣慰使,年方4岁,由母蝶宇摄政。年22岁始亲政。在职

  • 社长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社的职事人员。见“社制”(1171页)。

  • 赵兴

    ?—前112汉南越国第四代国君。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王※赵婴齐之子。其父质汉廷10余载,娶邯郸樛氏女为妻,兴生于长安,后与母橦氏随父归国。父嗣王位后,被立为太子。即位后,尊母樛氏为皇太后。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