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
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三年(1823),由护军升兰翎长。七年(1827),升护军校。十年(1830),委护军参领。十六年(1836),兼御前乌枪差使。十八年,任副护军参领。十九年(1839)七月,拣发云南,以参将用。二十年,补武定营参将。二十一年,署楚雄协副将。二十七年(1847)十二月,擢督标中军副将。因回民起事,奉云贵总督林则徐命,赴白盐井驻扎防堵。二十八年四月,移驻大桥,堵缉镇回民。咸丰四年(1854)二月,署福建陆路提督。
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三年(1823),由护军升兰翎长。七年(1827),升护军校。十年(1830),委护军参领。十六年(1836),兼御前乌枪差使。十八年,任副护军参领。十九年(1839)七月,拣发云南,以参将用。二十年,补武定营参将。二十一年,署楚雄协副将。二十七年(1847)十二月,擢督标中军副将。因回民起事,奉云贵总督林则徐命,赴白盐井驻扎防堵。二十八年四月,移驻大桥,堵缉镇回民。咸丰四年(1854)二月,署福建陆路提督。
突厥文碑铭。1891年雅德林采夫在今蒙古国和硕柴达木南80公里翁金河支流附近发现。今碑仍存原地。碑文刻在石碑两面和另一杀人石上,共20行。约建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一说二十七年,739),是后突厥
见“胡禄屋阙部”(1582页)。
见“骨咄”(1660页)。
1531—1586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译作打儿汉台吉、把都儿台吉等。孛儿只斤氏。※吉囊子、※吉能弟。领鄂尔多斯右翼三鄂托克卫郭尔沁,驻牧于榆林、孤山边外。在榆林与明朝互市,受明封为指挥
? —172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阿兰泰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侍卫任参领,兼管火器营。后官都统。四十六年(1707),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仓场侍郎。任内,请于大通桥复设满汉
见“花当”(997页)。
北魏初期官名。鲜卑拓跋贵族建立北魏后,其官制既模仿汉晋,又保留原游牧部落的某些特色。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二年(417),置六部大人官,有天部、地部、东、西、南、北部,皆以诸公为之大人,大人各置三属官,辅佐
参见“昂仁”(1412页)。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也称沙尔沁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郊。面临黄河,背依大青山。分旧召和新召两处,新召在旧召西侧。相距约800米。旧召,据说建于明代,蒙古语“称伊拉古克散苏默”,原规模较小,仅有两座佛殿和
即藏历纪年法。详见“藏历”(25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