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傈僳文

新傈僳文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主要通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傈僳族原有一种以印刷体的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正反颠倒的拼音文字,即老傈僳文,主要通行于宗教界。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傈僳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怒江州政府提出“保存旧文字继续使用于宗教生活,另创新文字应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方针。新文字确定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县五区和二区一带的傈僳语为标准音,采用26个拉丁字母,分别表示33个辅音、7个单元音和5个复元音及5声调。方案经批准后在怒江地区试行,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左”的干扰,新傈僳文一度停止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傈僳文重新在怒江地区试行。编译了课本、通俗读物和工具书,在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大力推广使用,培训了师资,扫除了一批文盲,出现了用新傈僳文扫除文盲的无盲乡。出版了报刊和文艺读物,社会使用也较广泛。近几年来,因老傈僳文在社会上使用范围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傈僳文的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 张鉴

    1768—1850清代学者。字春治,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肆业于阮元西湖诂经精舍。嘉庆(1796—1820)初副榜贡生。善海运之学,著有《海运刍言》。又著《十五经丛说》、《西夏纪事本末》、

  • 马希范

    899—947五代后唐后晋时期楚王。字宝规。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第四子。好学善诗。初为镇南节度使,驻戍朗州。后唐长兴三年(932),异母兄※马希声卒,被六军使

  • 板闷竜

    傣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各勐负责管理水利灌溉系统的专职人员。主要负责组织人员兴修沟渠和分水灌田。傣族地区各级封建领主为确保各种贡纳和实物地租的征收,对农田水利特别重视,宣慰使司署(西双版纳地区最高

  • 孛斡勒

    蒙古语,元译“奴婢”。古代蒙古社会中的一种隶属人口,一般为父权家长管束下的奴仆。主要来源于战俘。战败部落人丁(多为幼童)被俘后分给战胜者各家,世代为奴。亦有因贫困或犯罪沦为者。据《元朝秘史》,已出现于

  • 岔道尔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阎家寺。藏语称“扎西坚巴南杰林”,意为“吉祥弥勒尊胜洲”。在甘肃临潭县龙阎乡。据《安多政教史》载,建于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年在位)时期,建寺时得到卓尼寺和卓尼杨土司的支持

  • 高车国

    南北朝时敕勒所建政权。因其众所乘之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得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原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以南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役属于柔然。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漠北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因

  • 完颜伯嘉

    ?—1223金大臣。亦作百家、百嘉,字辅之。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讹鲁古必剌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调中都左警巡判官。不畏豪强,有法必依,曾弹劾权臣平章政事仆散

  • 左江

    河流名。与右江流域同为壮族最集中的聚居区,故常以左、右江代表壮族地区。源于今广西靖西丽江,自靖西流入越南北境,复东流入广西龙州水口圩,在龙州上金纳明江后称左江,经龙州、崇左、扶绥,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

  • 大钦茂

    ?—793渤海国第三世王。武王※大武艺嫡子。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父死,以长兄大都利行早卒,继王位。次年,改年号“大兴”。受唐封渤海郡王,仍嗣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即位后,

  • 囊俏

    布依语音译。亦译“样梭”、“浪俏”、“朗绍”、“朗冒”。汉语称“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谈爱找对象之习俗。流行于贵州。多于节日、街日举行。地点在田野、山坡间。开始时一般为集体进行,一群男青年对一群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