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泽思巴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又名衮嘎扎西、泰钦衮扎巴,全名衮噶扎西坚赞贝桑波。藏族。帝师衮噶坚赞之孙。大元国师却吉坚赞之子。属萨迦派拉康喇让支系。永乐八年(1410,一说十一年)被明成祖派中官迎至南京,受明帝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宣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简称大乘法王,受命领天下释教,礼遇和地位亚大宝法王,在大慈法王之上。十二年(1414),辞归西藏,明帝赐九叠篆体墨玉印—“正觉大乘法王之印”,今存,另有复刻同样之木质印章亦在世。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又名衮嘎扎西、泰钦衮扎巴,全名衮噶扎西坚赞贝桑波。藏族。帝师衮噶坚赞之孙。大元国师却吉坚赞之子。属萨迦派拉康喇让支系。永乐八年(1410,一说十一年)被明成祖派中官迎至南京,受明帝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宣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简称大乘法王,受命领天下释教,礼遇和地位亚大宝法王,在大慈法王之上。十二年(1414),辞归西藏,明帝赐九叠篆体墨玉印—“正觉大乘法王之印”,今存,另有复刻同样之木质印章亦在世。
①明代蒙古领主妻室称呼之一。专称※赛特领主之妻。又译阿噶、阿海。蒙古语音译,意为夫人。非成吉思汗黄金氏族的蒙古领主不能称※台吉,通称赛特,其妻室亦不能称※妣吉(妃子)、哈屯,通称阿哈。如东蒙古阿苏特部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斡亦剌部长忽都合别乞后裔也不干驸马受封。
见“张堡城”(1182页)。
见“塔山左卫”(2159页)。
门巴语音译,意为“公有地”。民主改革前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存在的村社公有土地。包括以村社为单位共同占有的荒地、山林和绝户遗留下的土地。具有村社公有和领主所有双重特征,是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保留的原始村社土地
①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为庆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庙座北面南,依山成势。形制融汉藏样式于一体。前部布列山门、碑亭3座,镌乾隆御制
部分壮、布依族自称。亦译“布饶”,意为“我们”。参见“土僚”(64页)。
见“大横帐”(90页)。
即“俺答谢表”(1886页)。
史无记载,从遗址考古发现辽代文物,认定为辽代长城。东起大兴安岭西侧额尔古纳右旗上库力附近库力河,沿着根河河口以南四卡附近折向西南,又沿额尔古纳河东岸行至八达关附近,越河进入今俄罗斯境内,至外贝加尔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