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晋书

晋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新晋书》,南齐臧荣绪《晋书》等佚后用今名。唐房玄龄(579648)等监修,令孤德棻(583—666)等撰。130卷。贞观二十二年(648)成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记西晋武帝泰始元年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265—420)共165年历史。大抵以臧书为蓝本,参酌诸家晋史,旁及小说文集和十六国史书等,为研究两晋、十六国史重要文献。其中《四夷传》分别叙述东夷夫余、马韩、辰韩、肃慎、倭人、裨离等10国,西戎吐谷浑、焉耆国、龟兹国、大宛国、康居国、大秦国,南蛮林邑国、扶南国,北狄匈奴之史事。而30卷(26篇)载记,按国别设78传,分记前凉、西凉(已入列传)以外北方14国史迹。对以匈奴为主建立的汉(前赵)、夏,以卢水胡为主建立的北燕等兴衰都有详细记载,为现存有关十六国史较为完整的重要史料。此外,《江统传》所载《徙戎论》,较详细地叙述了汉晋以来诸族内迁情况,为研究魏晋民族迁徙提供珍贵资料。书初刊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的点校本。后世改编本有明蒋之翘《删补晋书》、茅国缙《晋书删》、清郭伦《晋纪》、周济《晋略》。注本有清吴士鉴《晋书斠注》、近人姚名慕《晋书纂注》(帝纪部分)等。

猜你喜欢

  • 诺苏

    部分彝族的自称。 “诺”意为“黑”,“苏”意为“人”,亦含有“黑色”、“主体”、“强大”的意思。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各县及泸定、九龙、石棉、汉源等县。汉族和其他民族称其为黑彝。详见“彝族

  • 张云鹏

    明朝官员。字天翼。白族。云南大理府(今大理市)喜洲上洪坪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为官清正,执法严明,对横行霸道的宦党也“如法判拟,不少假借”,故触怒宦官刘瑾,被贬为湖广宁远县丞

  • 温齐

    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镇国公屯齐长子。顺治六年(1469),封固山贝子。康熙十三年(1674),授宗人府右宗人,寻授镶蓝旗满洲都统。以四川叛应吴三桂,随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鄂由陕西征讨之。以汉将王

  • 德昂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昂、达昂、尼昂、纳昂、冷、梁、汝买、纳安、诺买等,他称崩龙,旧称崩龙族。1985年9月正式改为德昂族。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梁河、盈江、陇川、龙陵、瑞丽、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

  • 张怀寂墓志铭

    清宣统二年(1910)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楷书志文33行,满行35字。述张怀寂家世并记唐武则天时征伐吐蕃,收复西域四镇事迹。

  • 司函长

    见“穿甲处”(1760页)。

  • 毕兹卡

    土家族自称。土家语音译,意为“本地人”。分布在湘鄂西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桑植、泸溪、吉首、花垣、凤凰、大庸、利川、来凤、鹤峰、咸丰、宣恩等县。详见“土家族”(67页)。

  • 真腊风土记

    书名。元周达观撰。1卷。成宗元贞元年(1295)遣使招谕真腊(今柬埔寨),作者随行,至大德元年(1297)返归,首尾3年,谙悉其俗,因记所闻见成此书。凡40则,包括地理、风俗、语言、宗教、经济生活等。

  • 白音大赉

    ?—1908清末东部蒙古抗垦斗争首领。内蒙古卓索图盟士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蒙古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全面推行放垦蒙地。三十年(1904),组织武装,进行抗垦斗争,活动于

  • 闯保爹保妈

    壮、布依族旧时生育习俗。流行于广西壮族及贵州南部布依族民间。幼童久病不愈或独生子女,经巫师或巫婆卜卦,认为幼童“命薄”,须找“保爹保妈”方能健康成长。其法:在夏历二月初二花婆诞辰日,带着鸡鸭酒肉到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