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克用

李克用

856—908

唐末节度使、五代后唐王朝奠基者。西突厥别部沙陀人。本姓朱耶(一作朱邪),祖籍陇右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代北行营节度使、阴山府都督※李国昌(朱邪赤心)第三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即黄花堆或黄瓜堆,今山西阴山县东北)。及长,骁勇,善骑射。年十五,随父击庞勋起义军,被誉为“飞虎子”,授云中牙将。别号李儿,以一目失明,或云小眯眼,又号独眼龙。及壮,任沙陀副兵马使,戍蔚州。乾符三年(876,一说五年),起兵杀大同防御使段文楚,据云州。五年(878),为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后军势渐振,拒受调命。广明元年(880),为唐军所败,与父北逃鞑靼地。中和元年(881),黄巢义军攻占长安后,召为代州刺史、忻代兵马留后(一说此时仅“赦其罪”,复为大同防御使),以镇压义军。遂募鞑靼万人,趋代州,将取南道至太原,为节度使郑从谠居石岭关所阻,乃出他道至太原城下,略代、忻、蔚州,屯驻雁门。二年,再次受诏,率忻、代、蔚、朔、鞑靼众3万、骑5千,自阴地趋晋、绛,会河中,擢雁门节度使、神策天宁军镇遏、忻代观察使。三年,为东北面行营都统,攻破长安。遂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四年(884),率沙陀军与诸道唐军合兵进围义军,在汴水突袭黄巢,杀伤甚多。进位检校太傅、陇西郡王。此后,占地代、忻,进掠并、汾等州,割据拔扈。乾宁二年(895)六月,率蕃汉之师自晋阳趋三辅,讨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之乱。十二月,赐“忠贞平难功臣”,进封晋王。屡与朱温(朱全忠)争夺中原地区霸权。自以忠臣自居,借“勤王讨逆”之名,对朱温用兵,以部下骁勇善战,屡获胜。自恃兵强马壮,经常四面出击,劳师远征,胜不能收其土地财赋,败则损兵失地;虽能攻并,制服诸多藩镇,由于制御无道,军纪不整,使已款服藩镇多叛离,常陷于奔命、顾此失彼之被动地位,丧失称霸中原之机。天祐二年(905,或谓开平元年,907),与契丹阿保机会于云州之东,结为兄弟。四年,唐亡,后梁兴,仍奉天祐年号,欲争取唐朝将相与藩镇支持,联合讨伐后梁。次年,卒于晋阳。同光元年(923),其子李存勖称帝后,被尊为太祖武帝。

猜你喜欢

  • 卫慕氏

    ①西夏银州党项大族姓。 ②一说为党项首领夏国王李继迁母。 ③(?—1034)党项首领夏国王李德明妻。宋景德元年(1004)生子元昊。天圣六年(1028)德明立元吴为太子时,被封为皇后。明道元年(103

  • 水西土官制度

    贵州彝文史书。主要记载水西(今贵州大方、黔西一带)官制。水西土司划其辖地为12则溪,设官治事。最高官职称兹目(汉称土司),大部落称慕濯、玛濯、玛衣、衣胥。把事总称阿牧。文职谘议者称更苴、慕魁、濯魁;执

  • 閤门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顶疾啰”,属次等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天盛年间(1149—1169)设4奏知、4都案、4案头。

  • 释教总制院

    见“总制院”(1744页)。

  • 达基格

    德昂语音译,亦作达吉格,意为“伙头”。旧时云南德昂族村寨中办理公共事务者。初由群众公选产生,若办事不公,群众亦有权罢免。至近代多数已世袭,或由土司直接任免,与※达布隆共同协助※达吉岗处理村寨内诉讼、盗

  • 伽倻琴

    朝鲜族的一种弹拨乐器。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类似汉族古筝。始于朝鲜三国时代。伽倻人于勒创制。据《三国史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其形“上圆象天,下平象地”。共有12弦,乃“拟十二月”。其后

  • 附茶

    即“茯茶”(1599页)。

  • 海色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克什克腾氏。世居巴宇特地方。崇德八年(1643),随军征明,攻安肃县,奋勇先登,遂克其城,因功赐“巴图鲁”名号,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

  • 石生

    ?—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后赵主石勒子。石勒称赵王后,官司州刺史。晋太宁二年(324),击杀前赵河南(一作河内)太守尹平于新安。南下攻晋许、颍,陷

  • 祥班德益西德

    吐蕃僧人。又名尚益西德或益西德。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108位译师之一,亦是当时著名“三少译师”之一,与嘎哇贝孜译师齐名。曾将《观差别》、《善行四释要义》等4部佛经译成吐蕃文,是吐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