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昌

杨昌

约1784—1847

清代纳西族散文家。字东阳,号竹塘。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湖北天门、潜江、谷城、黄梅等县知县。任内疏导江流、修堤等,有政绩。工诗,尤以散文出众。著有《四不可斋》文集,写有游记、杂记、论著等,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立言精当,论述有据,下笔流畅,深得士林叹服。在留存的数十篇文章中,有近30篇分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和《丽郡文征》。

猜你喜欢

  • 赶祖先圩

    旧时毛南族民间祭祖活动之一。毛南语称“沙赫公叭”。地点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波川两村交界处的下林(毛南语称“卡林”)墓场。人们认为死人灵魂也喜欢赶圩,其圩叫“祖先圩”。如果不赶此圩,祖先要责怪和

  • 怀塔布

    ?—1900清末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绍光。大学士瑞麟子。荫生出身。咸丰间,因捐输军饷由员外郎奖知府。光绪九年(1883),任泰宁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深得慈禧倚信,是“后党”重要成员。

  • 汶山羌暴动

    晋元康八年(298),在陕西马兰羌、卢水胡起义的影响下,汶山郡兴乐县(四川松潘北)黄石羌、北地卢水胡人成豚坚、安角、成明石等,因与广柔(四川汶山西南)、平康(松潘西南)、文降(汶江)、紫利羌有仇,遂与

  • 图佤语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称drba的蒙古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布尔津、哈巴河、阿勒泰和富蕴等县,使用此语的人口两千多。在原苏联图佤自治共和国及蒙古国境内有20多万人使用这种语言。图佤语

  • 德色赖托布

    1875—1940清末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内蒙古敖汉旗人。博尔济吉特氏。色丹那木济尔长子。光绪十七年(1891),金丹道教起事,在拉西理和德力根保护下,乘夜越墙逃出贝子府,至奉天。清廷派军并调昭乌达盟各

  • 绣脚蛮

    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的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于南诏统辖的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及临沧一带)、开南(今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其俗“于踝上腓下周匝刻其肤为文采”故名。即文身之俗。元人

  • 安禅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肉”。《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几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肉为安禅,故有安禅具泥,掌家事如国官也。”

  • 明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清明史馆纂修,题张廷玉(1672—1755)撰。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2卷。是书凡四修,初修于顺治二年(1645)设立明史馆时。康熙十八年(1679),

  • 柏唐阿

    见“拜唐阿”(1664页)。

  • 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三月,女真首领速鲁董哈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任速鲁董哈为指挥同知,余为指挥佥事、镇抚等官。在今吉林省东丰县觉河流后金。正统十一年(1446)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