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
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初归汉,受封“归义羌侯”,居湟水流域。时诸羌豪要求渡湟水北畜牧,汉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应允上奏。羌人缘此言先后渡湟水,郡县不能禁。神爵元年(前61),义渠安国复受命前往处理,背弃前言,诱杀先零羌诸豪30 (《后汉书·西羌传》作40)余人,纵兵击杀其种人千余。玉闻讯遂起兵围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杀长吏,在浩门击败义渠安国骑兵三千余,后遭汉后将军赵充国分化、打击,众相继归降。次年,为若零等所杀。汉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初归汉,受封“归义羌侯”,居湟水流域。时诸羌豪要求渡湟水北畜牧,汉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应允上奏。羌人缘此言先后渡湟水,郡县不能禁。神爵元年(前61),义渠安国复受命前往处理,背弃前言,诱杀先零羌诸豪30 (《后汉书·西羌传》作40)余人,纵兵击杀其种人千余。玉闻讯遂起兵围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杀长吏,在浩门击败义渠安国骑兵三千余,后遭汉后将军赵充国分化、打击,众相继归降。次年,为若零等所杀。汉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佛教寺院名。约建于公元10—11世纪之交。在今青海西宁市城西,因依青唐水建寺,故名。宋天圣十年(1032),唃厮啰在青唐建立政权,崇尚佛教,大力扶助寺僧弘扬佛法,使之成为河湟吐蕃的宗教、文化中心。其后
古州名。西晋永嘉元年(307),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东晋咸和三年(328)废,义熙八年(412)复置,十二年又废。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复置,元嘉八年(431)废,十七年
1917年9月,西藏地方当局在英帝挑唆下,以驻类乌齐(或写作类吾齐,在今西藏昌都西北)川军擒杀一名藏兵为借口,向四川守军进攻。英国立即运来步枪5000支、子弹5万发支援藏军。次年1月川军失利,类乌齐、
参见“锡伯族”(2364页)。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武装起义。亦称“丁未防城之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岁次丁未)初,钦州(今广西钦州)那黎、那彭、那思等地壮族农民万余人,公推刘恩裕为首,召开大会,反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主要是糖捐
? —735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遇折、郁捷、李过折、李遇折。出自遥辇氏族。初为一部落首领、松漠都督府衙官,在联盟内与军事首领可突于分典兵马。时契丹依附突厥,与唐对抗,屡遭唐攻击。开元二十二年底(
元代蒙古宫廷宴饮或祭祀风俗。据周伯琦《扈从集·诈马行序》等载,每年六月,元朝皇帝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举行“诈马宴”,除进行赛马、观奇兽等活动外,还令诸教坊事先准备乐队、戏曲、歌舞、杂技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伊宁县南18公里可坦买里村南。海拔70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有土墩墓200座。其中有10座大型墓,高1—2米,直径20-25米,呈南北方向排列。余俱为小型墓。墓附近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打围大神”(猎神)。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狩猎是旧时赫哲族的重要生产部门,他们相信有专司狩猎的神,供奉它,能保佑多得猎品。其为管理打猎一切事宜之神,神形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汨咄。《隋书》称其“在粟末之北”,约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北的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县境)。隋代为七部中之大部,有“胜兵七千”。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仍住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