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根登程勒拉杰

根登程勒拉杰

1740—1794

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年都乎家。由东科·索南嘉措活佛等认定为阿旺程列之转世,由堪庆·根登嘉措受戒出家。乾隆十三年(1748),由千名僧人组成仪仗队迎至隆务寺坐床,后居塔尔寺夏日大拉让。十八年(1753),入经院学习。二十一年(1756),任密宗学院法台。二十四年(1759),任隆务大寺闻思堂堪布。次年,由堪庆仓授具足戒。二十九年(1764),于佑宁寺拜谒章嘉·瑞贝多吉大国师,结成法缘。次年,遣人赴北京朝觐,乾隆帝赐以诰封敕书。三十二年(1767),返回本寺。三十八年(1773),建时轮金刚密乘学院,任法台。四十四年(1779),亲往塔尔寺朝见六世班禅贝丹意希,聆听经法。五十一年(1786),赴藏朝拜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和班禅大师,达赖赐以堪布衣饰。回隆务寺后,于五十四年(1789),往曲藏寺拜谒章嘉大国师。五十六年(1791),应直朵尔活佛洛桑旦白坚参之请,于大法会上授灌顶。绘画七轴《噶登画传》及金刚坛城画。从西藏纳塘迎请《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存入隆务寺。著有《宝道三要疏》。

猜你喜欢

  • 斛萨

    见“斛薛”(2084页)。

  • 协领

    初称固山达(满语音译)。官名。清代驻防旗兵官之一。位列※城守尉之下、※防守尉之上,从三品。(1)专城官(一城中首席官):吉林将军兼辖之打牲乌拉城,宁古塔副都统兼辖之珲春,阿勒楚喀副都统兼辖之拉林,此3

  • 喀巴什

    参见“前锋”(1742页)。

  •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

  • 北庭故城

    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约20公里。俗称“破城子”。为唐代庭州金满县和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清代在此发现唐金满县碑、唐造像碑和元造像碑残石。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1500余米。分内外城3重。中

  • 贝和诺

    1647—1721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尚书济席哈孙。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户部郎中兼佐领迁大理寺卿。三十五年(1696),奉命往山东经理闸河,任内封闸蓄水,启闭以时,益于漕运,受康熙

  • 格曼

    僜语音译。※僜人格曼支系的自称。内部讲格曼话。约占僜人总人口的60%。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及格多河流域。主要由明末清初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和从西部迁来的部分“义都”人融合发展

  • 驼宁

    见“萧挞凛”(1997页)。

  • 探马赤军

    蒙古国和元代由各部族人组成的军队。又译“探马臣”、“探马军”。关于“探马”一词的含义,诸说纷纭,有“先锋”、“矫捷者”、“镇戍兵”、契丹语“挞马”(扈从)、汉语“探马”、“管理官”、“烙印”等诸说,今

  • 元代汉语白话

    又作元代汉语、元代白话。元代部分汉文文献中一种表达当时汉语白话的特殊体裁。元代敕旨文告等传世的汉文文献直译自蒙古文文献,而此类蒙古文文献又多有以蒙古语转译自汉文辞句者,故在语音、词汇、语法构成方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