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鲁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新噶当派。因该派以戴黄色僧帽为标志。故又称“黄帽派”,清代则以“黄教”称之。宗喀巴(1357—1419,青海湟中宗喀地区人)创建。其自3岁于夏琼寺出家,至1409年,建黄教首寺甘丹寺,身体力行,严格遵循阿底峡《炬论》中的思想,且有所创新,针对长期以来藏区佛教界中戒律废弛、教法混乱之弊端,进行宗教改革。不仅为广大佛教界所拥护和赞扬,且适应了地方政权实力人物的需要,故获得大力支持,逐渐遍行于全藏,成为藏区佛教中的主流派。该派以持律守戒、三学(即闻、思、修)并行、显密双修的严格教程为特点,《土观宗派源流》称:“西藏所有余派,亦全无与格鲁派相匹敌者”。宗喀巴又以《炬论》为指导理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论》,广泛弘扬其说,并在世俗势力支持下,先建立西藏四大寺,作为该派之根本道场,建立一套完整的经院组织系统及学经条例,程序明确、五明兼学、先显后密、有条不紊。黄教对“别派所奉之法,其精要者随其所有,本派无不具备。”既能兼容别派之精华,又自有特色,遂胜于他派。该派自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受明朝封赐,得到历届中央朝廷的支持,尤以顺治之封达赖喇嘛,康熙之封班禅,遂形成两大系统,使黄教在“兴黄教安群生”的政策下迅猛发展,不仅受到国内蒙藏地区崇信,且影响域外的锡金、不丹。故被赞为:“在雪山之全部深广显密河流中成为一大法海”。当前黄教不仅以意识形态的信仰方式存在,且以宗教文化和民俗风貌得以发展。

猜你喜欢

  • 石昌松

    清光绪年间苗族举人。湖南保靖大岩人。应试举人论文为《理财论》,文中提出:“财为国家之命脉,不生之,财源不开;不敛之,则款不集;不节之,则用之不度”,以及“于衣食之源,畜牧之利,器用之资,以道生之,义取

  • 戎蛮

    古族名。参见“蛮氏之戎”(2273页)。

  • 四夷馆

    ①明代职司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部分外国使臣表章之机构。又称提督四夷馆。明永乐五年(1407)置。初有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8馆。每馆置译字生员、通事,通译各族或各国贡使语言、表章

  • 巴里黑

    见“缚喝”(2416页)。

  • 南儋耳

    见“儋耳国”(2516页)。

  • 允礽

    1674—1724清朝皇子。满族,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玄烨次子。孝诚皇后生。康熙十四年(1675),立为皇太子。6岁就读,师事大学士张英、李光地、熊赐履,通满汉文字。长于骑射,精通词赋。二十九年(16

  • 富俊

    1749—1834清朝将领。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字松岩。乾隆翻译进士。五十七年(1792),由礼部主事升员外郎,后迁郎中,内阁蒙古侍读学士。六十年(1795),迁内阁学士。嘉庆元年(1796),任科

  • 年遐龄

    ?—1727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初由笔帖式授兵部主事,累迁刑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河南道御史,历迁内阁侍读学士、宗人府府丞、内阁学士、工部右侍郎、湖广巡抚等职。三十八年(1699),奏

  • 坚参扎锡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任卓尼尔,为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心腹。乾隆十五年(1750),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作乱,潜往拉达克,以贸易为名,通款蒙古准噶尔部,称准噶尔首领策旺多尔齐那木扎勒为汗,请求准部发兵至

  • 立文人

    西夏文书用语。卖地、典当、借贷者,立契约文书时,在此名义下署名画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