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上峒长官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先世为宋末柿溪宣抚使向克武。明宣德四年(1429),以柿溪宣抚使向仕金2子争夺继承权,遂置上下2峒长官司使分辖之。以向仲贤任上峒长官,定3年进京朝觐一次。万历二十八年(1600),长官向秉忠因随明军征杨应龙有功,擢为宣抚使。令其子得禄仍袭长官职。清初,因明制。雍正十三年(1735),以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辖地并入桑植县。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先世为宋末柿溪宣抚使向克武。明宣德四年(1429),以柿溪宣抚使向仕金2子争夺继承权,遂置上下2峒长官司使分辖之。以向仲贤任上峒长官,定3年进京朝觐一次。万历二十八年(1600),长官向秉忠因随明军征杨应龙有功,擢为宣抚使。令其子得禄仍袭长官职。清初,因明制。雍正十三年(1735),以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辖地并入桑植县。
匈奴使用的一种车辆。《汉书·杨雄传》颜师古注引应劭语:“轒辒,匈奴车也。”为匈奴军事运输和日常必须的交通工具,有专门的手工工匠制造。与汉张掖郡(今甘肃张掖市一带)相对的匈奴辖区就是专门制造车辆的场所。
相传为彝族始祖。据贵州彝文史籍※《西南彝志》载,约西周时代人,住今四川西北部,传31代至※笃慕(仲牟由),生6子,始分布于云、贵、川诸地,称※彝族6祖。
元代乐曲之一。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设管勾司,后改称常和署,专门管领回回乐队、演奏回回乐曲。其曲大多亡佚。史载有《元里》、《黑某当当》、《清泉当当》等三曲,留名于世。
书名。简称《西域图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刘统勋等奉敕撰。二十七年(1762)初稿告成,由傅恒等呈进。四十七年(1782)英廉等增订。全书52卷。首4卷,辑录乾隆帝有关西域之题咏和记事。正文48
唐代南诏职官名。《新唐书·南蛮传》谓:“乞讬主马”,即掌管马匹之官,由最高军政大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牧地东界鄂尔多斯右翼前旗,西界右翼中旗,南界清水营边城,北界左翼后旗。唐为河滨县地,宋入西夏,明嘉靖中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济农
北周起义首领。详见“白郁久同”(606页)。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酩腮”。掌全国政务,属上司。用50两银印。长官为中书令或中书相,用20两铜包银印,或15两铜印。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载中书位有六大: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
古代越人表示盟誓的一种风俗。《淮南子·齐俗训》:“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也有说是文身之一种。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新疆识略》作牌素巴特。今作排孜哇提。三者为同名异译。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阿奇木伯克治理当地维吾尔族民政。光绪二十九年(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