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淳抗租运动

永淳抗租运动

近代壮族农民运动之一。鸦片战争后,郁江流域壮、汉族地区土地百分之八十为地主阶级所据有,地租赋税骤增,农民穷困。清咸丰元年(1851)秋,广西永淳县(今属横州)十三屯壮族爆发大规模的抗租运动,选派黄可经、陆锦钦、杨隆盛等9人为代表,赴知县、知府衙门控诉地主无理增租,官府不但不予审理,反诬陷他们“煽惑佃人抗租”,逮捕入狱。壮族农民闻讯,聚万余人包围县城,要求释放黄等,旋即加入壮族领袖李文彩(亦名李七)领导的“大成国农民革命”运动(101页)。

猜你喜欢

  • 诺比

    彝语音译,意为“不好的黑彝”或“软骨头黑彝”。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奴隶主阶级以血统划分的阶层之一。骨血中掺杂有大量的其他等级或其他民族成分。属此阶层的黑彝无论多富有,亦不能与“诺伯”、“诺低”联姻。甚至

  • 旅蒙商

    清代内地到蒙古地区进行贸易的商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汉商与回商,有山西帮、河北帮之分。初因清政府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入蒙地经商有种种限制:首先经批准领得“龙票”、“信票”,以为凭证,限期一年,禁止携带妻

  • 哈真

    蒙古国大将。又译合臣、哈只吉、哈赤吉。太祖十一年(1216),辽东契丹人耶律留哥部下9万余人窜逃高丽,夺据江东城。十三年(1218),奉命与札刺率蒙古军及辽东蒲鲜万奴所属女真军追讨。与高丽王—

  • 静安寺碑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碑。全称“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碑立于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大明城)之静安寺,寺早湮,碑尚存。原碑未确记所立年月,从碑铭中看,大致在辽道宗咸雍八年(1072)。碑额题全

  • 不花帖木儿

    蒙古国勋戚。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孙,※脱劣勒赤与扯扯干公主之长子。元宪宗三年(1253),率斡亦剌兵随蒙哥汗弟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称万户。其两位姐妹古巴克和完者哈敦为旭烈兀妃。子札乞儿、孙塔尔海均为

  • 悦大坚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悦大坚领部而得名。原居于龙马苑(似在今甘肃鄣县西40里龙马山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悦大坚率众5千归附西秦乞伏乾归。参见“陇西鲜卑”(1255页)。

  • 龙头目老

    解放前云南省金平、屏边等县瑶族地区村寨头人称谓。据说由来已久。各村寨普遍设置,通常包括寨老、寨主和龙师三人组成。通过选举产生,凡寨中成年男子,只要识字,有办事能力和办事公正及熟识宗教仪礼者,均可作候选

  • 慈善夫人

    相传为唐代云南邆赕诏女英雄。亦称柏节圣妃、柏洁夫人、宁北妃。白族先民。邆赕诏(六诏之一,在今云南邓川)主皮罗邆(一说咩罗皮)妻。据《旧唐书·南诏传》等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主皮罗阁合并

  • 盆奴里国

    辽代女真五国部之一。一作蒲奴里、喷讷,金称蒲聂部,清文献作博诺、富珠哩、富奴里。《满洲源流考》谓:盆奴,满语(女真语),雹也。明、清以来一般认为,今黑龙江省境汤旺河下游汤原县治隔河相对的香兰乡双河古城

  • 辽内四部族

    契丹时对具最高统治地位的四个部族集团的称呼。包括:※遥辇九帐族、※横帐三父房族、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和国舅别部。此四部族集团为契丹皇族和后族,构成契丹统治集团的核心。一说,此四部族以皇帝行宫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