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人枢密院

汉人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侍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枢密院之设,盖置自辽太宗入汴(今河南开封)灭晋之时(大同元年,947年),是年八月,辽世宗置北院枢密使,九月,改元天禄,再置南枢密使院,以高勋为首任。北、南院时备。两院合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对其所掌,史有两记,一为“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即掌契丹民事,“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百官志》一);一为“掌汉人兵马之政。”(《百官志》三)。今有人解释:所记执掌不同,反映设置初期与辽中期以后该衙职能的变化。契丹习俗崇日,毡帐皆东向,因该署“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正职为南院枢密使,另设知南院枢密使事、南院枢密副使、同知南院枢密使事、签书南枢密院事等。其官吏大都由进士充任。辽代末年,皆以皇太子(皇位继承人)为总北南院枢密使事。据《辽史·百官志》载,契丹共设三枢密院。于※北面朝官中设“契丹北枢密院”和“契丹南枢密院”;于南面朝官中又有“汉人枢密院”。今人研究认为,此载有误,后两院实为一衙,契丹南枢密院即汉人枢密院。

猜你喜欢

  • 格哷勒

    ?—1719清朝大臣。又作格哷尔。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茂秀子。初名默纳克,后赐今名。尚乡君,封额驸。康熙二十五年(1686),袭一等塔布囊。四十四年(

  • 营户

    见“军户”(925页)。

  • 如洛环水

    即“洛孤水”(1734页)。

  • 东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四。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曳落河

    见“拽剌”(1620页)。

  • 撒拉宴席曲

    撒拉族传统民歌。长期流行于青海循化孟达及甘肃临夏大河家地区。在婚嫁宴庆时,由民间歌手唱之助兴。歌词丰富,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内容生动活泼。唱时可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或一人弹唱,或一人唱众人和,并配

  • 郁林郡

    古郡名。因“郁林江”流经而得名。①汉置。三国至隋因之。汉属交州,三国、晋、南朝宋、齐属广州,统布山等县,治布山县(今贵县);南朝梁、陈属南定州,隋属扬州,统郁林等县,治郁林县(今贵县)。 ②宋置,属广

  • 尚虞备用处

    俗称“粘杆处”(2120页)。

  • 尚结息

    吐蕃大臣。又称琛尚野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先后任吐蕃大将、大相。曾驻军河陇,与唐久战不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与达扎路恭以元帅职入侵长安,立广武王承宏为帝,改元,置

  • 八部帅

    北魏初期官名。天兴元年(398)八月,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各置一帅以监之,统称“八部帅”(《资治通鉴》作“八部师”)为武秩。由宗室八姓子孙担任。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