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重要战役。亦称“镇南关之役”。光绪十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1885年2月13日),在清军主和派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1888)抵抗不力,放弃谅山,退入镇南关,形势十分危急之际,清政府起用业已
即“中川王”(293页)。
1731—1792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乾隆十二年(1747),下嫁蒙古科尔沁部额驸班第孙色腾巴尔珠尔,封其夫为科尔沁辅国公。十七年(1752),进袭亲王,二十年(
清代蒙旗之一。置年不详。和硕特(?)台吉达木拜属裔。牧地在科布多北。东、南与喀尔喀屯田兵连界,西、北接阿尔泰乌梁海。后获罪被削爵,众归定边左副将军节制。
见“泰不华”(1799页)。
1736—1822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尚书米思翰曾孙,都统广成子。乾隆皇后之侄。初以文生员娶履亲王允㪷之女为多罗额驸。乾隆三十年(1765),授伊犁领队大臣。随将军明瑞等镇压
古地名。亦作语儿。春秋末越国之北界地。《国语·越语上》:“勾践(初年)之地……北至于御儿”,在今浙江嘉兴县境,一说在浙江崇德县境。
苗族古歌。流行于广西大苗山地区。歌名为苗语,汉意为“向河上游迁徙”。是广西苗族的迁徙史诗。歌词反映其迁徙的原因有:“种麦子七年长不大”,“失火烧了寨”,“欠了官府捐税”等。其迁徙路线中指出的地名,如柳
即“大如者室韦”(97页)。
见“摆手祭典”(23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