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泰雅人

泰雅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62439人(1975年)。18世纪中叶以前,主要居住在浊水溪一带,后逐渐向东迁移,分布甚广,从台中县的埔里至东部花莲港以北的广大山区,沿浊水、北港、大甲、大安、后垅、大嵙崁、大浊水、达奇里、木瓜等诸溪流域居住。以社为聚落单位,大多以一个村落为一社,也有数个村落组成一社的,每社均设置首领统辖。每社均有自己的地域,过去凡是居于社内的民众均有使用该社公有土地的权利,渔场则归同流域的诸社共有,一社或数社往往以邻近的自然山林为共同猎场。社内或社群之间有祭团和猎团等组织。祭团又分村社内血缘亲属祭团、村社祭团和社会群祭团,同一祭团的人共同举行祖祭祀或播种祭和收获祭。猎团最小单位为村落,大猎团则包括若干村社,同一猎团的人有参加该团共同狩猎的权利。猎团首领在战争时往往充当军事首领。以前还流行黥面,男子刺额部与颈部,女子则刺额部与两颊。

猜你喜欢

  • 庄陵

    西夏桓宗李纯祐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新州之战

    契丹王朝建国初与中原王朝的一次大战。916年,契丹开国后发兵南下攻晋,八月,拔朔州(治今山西朔县),擒振武节度使李嗣本。乘胜下武州(治今山西五寨),克妫州(治今河北怀来),取蔚州(治今河北蔚县),形成

  • 敏珠尔喇布坦

    ?—1760清朝蒙古王公。喀喇沁部人。乌梁罕(不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杜棱郡王噶勒臧次子。初授一等塔布囊。乾隆八年(1743),封辅国公。十二年(1747),赐双眼孔雀翎,命御前行走

  • 宪台通纪续集

    书名。元监察机构典章制度汇编之一。元御史台掾史唐惟明编纂。至正十二年(1352)成书。主要记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台的典制掌故,对元末政治、人民生活、民族关系、阶级斗争等情况亦有所反

  • 中山

    ①地名。今河北定县。西汉高帝建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县)。景帝三年(前154),改为国。北魏复为郡。后燕燕元三年(386),燕王慕容垂称帝,定都于此。永康二年(397),慕容宝为北魏所败,退出中山,徙都

  • 挂兽头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

  • 伏帝匐

    ?—719唐代回纥首领。药罗葛氏。※独解支子。开元三年(715)父卒,继位,统辖甘、凉间回纥诸部,继任瀚海都督,并任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次年,以突厥击漠北回纥余部,遂在唐支持下率部攻

  • 次黑大会

    亦作赤黑大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的一种一次黑,为反抗奴隶主对其任意买卖和残酷压迫,组织起来开大会诅咒主子,以后定期召开,成为惯例。参见“次黑”。

  • 顾美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顺治五年(1648),从征江西叛镇金声桓,围南昌府,率本甲喇兵助击,连败敌建武侯王得仁及金声桓兵。十年(1653),承袭其弟钟农轻车都尉世职。十三年(1656),随宁海大将军宜

  • 阿鲁剌惕

    即“阿儿剌”的复数。见“阿儿刺”(1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