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卡子
地名。亦称浪卡、浪噶则、纳噶拉则、那孜宗、纳噶尔宗。藏语音译,意为“鼻形白山梁”。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明代曾于此设“俺不罗行都司”。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曾于此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授沙弥戒。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浪卡子宗,1960年改为县,1964年与打隆合并。其地属山南地区,为半农半牧区。盛产各类药材、羊毛,境内羊卓雍湖,为西藏4大名湖之一,有“西藏鱼库”之称。有桑丁寺,为西藏唯一著名女活佛多吉帕姆驻锡之所。
地名。亦称浪卡、浪噶则、纳噶拉则、那孜宗、纳噶尔宗。藏语音译,意为“鼻形白山梁”。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明代曾于此设“俺不罗行都司”。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曾于此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授沙弥戒。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浪卡子宗,1960年改为县,1964年与打隆合并。其地属山南地区,为半农半牧区。盛产各类药材、羊毛,境内羊卓雍湖,为西藏4大名湖之一,有“西藏鱼库”之称。有桑丁寺,为西藏唯一著名女活佛多吉帕姆驻锡之所。
1634—172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一译海尔克特。原名穆罕默德·伊敏和卓木·库力·鄂里。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孜温区巴鄂奇村人。顺治七年(1650),入经学院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康熙三年(1664
战国末东瓯王。秦并天下后被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末众诸侯叛秦,率东瓯族人从鄱阳令吴芮反秦。后楚汉相争,又附刘邦击西楚霸王项籍,因佐汉有功,汉惠帝三年(前192),被封东海王,定都东瓯(今浙江温州
古地名。比今地理,众说不一,或说为今介于元山、平壤之间的北大峰山脉;一说是分割今平安南道及黄海道与咸镜道南部及江原道北部之大关岭;有说为盖马大山之异名(包括向南伸延部分);或说为咸镜南道之薛罕岭。以上
?—187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关佳氏,一等威勇侯那铭嗣子。咸丰元年(1851)袭爵,授二等侍卫。从征山东,以功迁头等侍卫。十一年(1861),出为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历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伊犁参赞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铁乖温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86号卷子。全卷7行。系丝棉部落民间土地买卖契约。内容是:“猪年夏,丝绵部李铁增兄弟之房屋地与王冈兴(地)相连,冈兴兄弟从铁增兄弟处购得(此地)之价是青稞
高车十二姓之一,北魏宗族十姓之一。亦作乙干氏。原居于大漠之西。早在东汉时就投归拓跋鲜卑。据《魏书·官氏志》载,献帝拓跋邻七分国人后,“又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即令其后裔统高车之乙旃部,以此为姓。孝文帝
?—1643明代土族土司。又作鲁印昌,鲁胤昌。世居连城(今甘肃永登),故称连城土司。世袭指挥佥事。崇祯九年(1636)升参将,分守庄浪。十年,任西宁副总兵。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攻河西时,他散金帛于将士,
见“遏捻可汗”(2232页)。
?—前53西汉乌孙昆莫(王)。※军须靡与匈奴夫人所生子。约太始四年(前93),父死,年幼,让位于大禄子翁归靡。宣帝神爵二年(前60,一说元康二年,前64),翁归靡死,受部落贵人拥戴复位,号狂王。依俗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