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释疑
书名。清代回族人金天柱撰。天柱,字北高,金陵(今南京市)人。乾隆三年(1738),官翰林院四译馆正教序班。该书以问答式,分别介绍伊斯兰教饮食、服色、礼仪、诚信、容体、释名等方面的常识,以解释异教及世俗对伊斯兰教的疑谤与非议。大约在乾隆十年(1745)正式刊印。光绪六年(1880),由山东济南人唐晋徽(传猷)等补辑,题为《清真释疑补辑》。原本已佚,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全1册,由京都(今北京)清真寺刻版刊印。
书名。清代回族人金天柱撰。天柱,字北高,金陵(今南京市)人。乾隆三年(1738),官翰林院四译馆正教序班。该书以问答式,分别介绍伊斯兰教饮食、服色、礼仪、诚信、容体、释名等方面的常识,以解释异教及世俗对伊斯兰教的疑谤与非议。大约在乾隆十年(1745)正式刊印。光绪六年(1880),由山东济南人唐晋徽(传猷)等补辑,题为《清真释疑补辑》。原本已佚,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全1册,由京都(今北京)清真寺刻版刊印。
元朝纸币之一种。简称中统元宝钞、中统交钞、中统宝钞、中统钞。世祖中统元年(1260)十月始印行,不限年月,诸路通行。面值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文、二贯文十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至元二十七年(1290)秋,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布四麻、兀者台、出春伯驸马、朵罗台、兀儿答儿、塔里雅赤等,率蒙古牧民发动起义,与官府抗争,与诸领主
见“木杆可汗”(259页)。
①五代后梁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910—913年,凡4年。②西汉昭帝年号。前86—前81年,凡6年。
?—1716清代新疆哈密伯克。维吾尔族。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长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父命率兵300擒准噶尔部噶尔丹子色布腾巴尔珠尔于巴里坤,献于清。以功获赏。翌年,噶尔丹死,其侄丹济拉携噶尔
清代内蒙古西部12驿站的土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始设。归化、萨禄庆、杜尔格、和林格尔、新店子、八十家子6站均在土默特旗境内;东素海、吉克素、巴彦布拉克、阿鲁鸟尔图、巴彦素海、察罕扎达该6站均在昭
契丹大字铜牌。至今所发现的契丹字铜牌极少,仅三、四枚,此其一,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西南阿城地方出土,现藏黑龙江博物馆。牌身长方形,长6厘米,宽2厘米。牌上契丹字为空心楷体,正面1行4字,背面两行约18字,
书名。维吾尔文。清代维吾尔族历史学家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作。成书于1768—1769年。记事始于阿帕克和卓攫取叶尔羌汗国政权,迄于博罗尼都夺取天山南路6城。书中对阿帕克和卓与噶尔丹勾结,俘伊斯玛
刊物名。解放前中国伊斯兰教期刊之一。1929年由马福祥、唐柯三、马松亭等人创办于北平(今北京)。主编赵振武等。社址在东四清真寺院内的成达师范学校。先为六日刊,后改为旬刊。内容有史乘、文艺、回民教育、国
傣语音译,“波”意为“父”或“长者”,“朗”含有“绳索”或“捆绑”之意,即专以绳索束缚他人的长官。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召片领及召勐派往下属辖区负责督察工作的特使。大多由领主的家臣或亲属充任,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