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辽宋时期订立的重要盟约。北宋初年,宋太宗两度北伐,连遭失败,由进攻转入防御。辽至圣宗时(982—1031),国力鼎盛,不断南下,统和二十一年(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双方在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展开大战,宋将王继忠被擒。逾年,圣宗※耶律隆绪同其母承天皇太后※萧绰(俗称萧太后)亲兵20万大举南下,从南京(今北京)出发,攻瀛州(今河北省河间),下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十一月,直抵黄河北岸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城下,威胁宋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宋廷大震,宋宰相寇准等力驳迁都金陵、成都的退守主张,屡谏宋真宗御驾亲征,抗击辽军,终被采纳,在其力促下,宋真宗亲赴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战局开始扭转。然真宗素主构和;辽军以大将萧挞凛战死,进攻受阻,亦欲罢战,遂互遣使议和。议和缘起,辽、宋史籍记载略异,《辽史》记:“宋遣人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诏继忠与使会,许和。”《宋史》记:“王继忠上言契丹请和,命阁门祗候曹利用往答之。”皆讳言主动。《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之较详:“初,殿前都虞侯、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契丹母老,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词甚恳激。”继忠幼年即侍真宗于藩邸,早为亲信。他出战时,是因援军不力,“素衒仪服,敌识之”被俘(故有学者以为,他是宋以特殊方式送去的约和者),他上真宗书则云:“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为事。”此已透出宋主动约和之音息。中经反复,十二月初,和议成。契丹退兵,各守疆界,互约为兄弟之国,宋帝年长为兄,宋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万两,助契丹“军旅之费”,至雄州(今河北省雄县)交割。对和约性质,史界争论颇多。和约后,双方维持和平局面达百年之久。

猜你喜欢

  • 刚察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东接海晏达如玉千户部落,南临青海湖,西连天峻县汪什代海千户部落,北至祁连县之默勒河、野牛沟。为游牧部落,逐水草,居帐幕。“刚察”藏语,意为“骨髓”。原住牧黄河以南达

  • 西陲要略

    书名。又称《新疆要略》,清嘉庆十二年(1807)祁韵士纂辑。全书4卷。1卷为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疆域、山水、卡伦、军台叙录;2卷为南北西路城堡、职官简叙;3卷为伊犁驻防、兴屯、训练、牧养纲要;4卷概述土尔

  • 勐笼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所辖傣族土职。明宣德间(1426—1435),刀庄霸食邑于勐笼。清雍正七年(1729),叭先随征有功,授土千总职。卒,侄刀阿兴降等袭土把总,传至召叭弄。

  • 天咫偶闻

    书名。清震钧(1875—1920),满族,姓瓜尔佳氏,字在廷(亭),自号涉江道人,汉姓名唐晏撰。作者生于清末,有感时事之艰,于是潜心著述。该书为其著述中之一种,分皇城、南城、东城、北城、西城、外城东、

  • 萧温

    ?—935即辽朝第二代皇帝辽太宗之靖安皇后。契丹族。为辽太祖淳钦皇后※述律平侄女。史称其聪慧洁素。耶律德光即位前于天赞元年(922)纳为妃。深得宠顾,军旅田猎皆偕之同行。天显二年(927)十一月,德光

  • 酉水

    见“酉溪”(1049页)。

  • 杨效诚

    见“保住”(1681页)。

  • 安东都护府

    唐政区和官署名。六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九月,唐司空李绩亡高丽国,十二月,于原高丽所统区置都督府9、州42、县100,上置都护府,以薛仁贵为都护统领之;下以高丽等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分管

  • 味勃计

    渤海王国大臣。唐开元十年(722)十一月,奉武王大武艺命赴唐朝贡,献鹰;唐授为大将军,并赐锦袍等物。使命完成后返渤海。

  • 田甘霖

    ?—1675清代湖北容美司土官。字特云,号铁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玄第三子。土家族。兄※田既霖卒,无子,袭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职。重视教育,创立学宫。吴三桂叛,占其辖地,曾受命。著有《合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