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烧饭

烧饭

流行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中的祭祀习俗。即祭毕将祭祀所用酒食烧掉。契丹称烧饭日作“热节”。《契丹国志》称: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余,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女真“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北风扬沙录》)。蒙古,“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草木子》卷3)。《元史·祭祀志》记皇室“每岁,九月内及十二月十六日以后,于烧饭院中,用马一,羊三,马湩,酒醴,红织金币及里绢各三匹,命蒙古达官一员,偕蒙古巫觋,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湩杂烧之。巫觋以国语呼累朝御名而祭焉。”帝后“葬后,每日用羊二次烧饭以为祭,至四十九日而后已。”后“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一说烧饭内容仅限酒食;一说“烧饭”一词虽起于契丹,其俗为诸多北方民族所共有,系源于王沈《魏书》所记乌桓葬烧死者乘马、衣物礼俗。所烧之物甚广,不仅酒食,杀马殉葬为其主要内容。《元朝秘史》记“烧饭祭祀”为“亦捏鲁”,“做烧饭”为“土烈士连”。后世人死烧纸制房屋、车马即其遗风。

猜你喜欢

  • 斡鲁朵

    ①契丹、女真、蒙古对“宫”、“室”的通称。亦作兀儿都、斡耳朵、斡儿多、斡里朵等。“斡鲁”为词干,“朵”为表示复数的词尾。其最原始的意思为“坐垫”、“席子”,后引申为座位、位子、居民点等。至辽代以后,则

  • 回拔

    见“回跋部”(782页) ②见“辉发部”(2200页)。

  • 沈水

    即“小辽水”(150页)。

  • 西部敕勒

    敕勒之一部分。4世纪末5世纪前期,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屡征漠北,将敕勒(高车)迁入今内蒙古及山西、河北北部。居住在武周塞(今山西左云县至大同市西)外以西,至五原阴山一带的敕勒部落,称西部敕勒。主要集中于

  • 牙里不藏思八万户

    详见“雅桑万户”(2198页)。

  • 珲春厅

    地区名。珲春古作浑蠢,一作乌春,女真语“透彻”意,地以水名,今为县名、城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珲春县。辖域东西250余里,南北300余里。东、南界俄罗斯东海滨省,西

  • 天启

    ①北魏徐州刺史(宋王、东魏王)鲜卑元法僧年号。525年,凡1年。一作大启。 ②唐代南诏昭成王晟丰祐(又作劝丰祐、丰祐)年号。约848—859年,凡12年。与明朝熹宗朱由校年号相同。

  • 按答

    即“安答”(902页)。

  • 伯格里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同高祖兄弟,※小策凌敦多布第五子。初驻牧喀喇沙尔(今新疆焉耆)。乾隆初年,随父徙居沙喇伯勒(今伊塞克湖北)。二十年(1755)附清。同年秋,阿睦尔

  • 诺尔布事件

    清代西藏日喀则地区反对蒙古汗王和格鲁派之斗争。清崇德七年(1642),和硕特蒙古固始汗灭藏巴汗后,将后藏土地、百姓全部献给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顺治十二年(1655)固始汗死后,汗位空悬数年。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