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焉耆—龟兹文

焉耆—龟兹文

公元3—9世纪居住在中国新疆操印欧语的居民使用的一种古代文字。20世纪初发现于新疆的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它所记录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东支。由于这种语言过去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吐火罗语”,所以这种文字以前又被称为“吐火罗文”。专家们根据已发现的文献,对这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了分析,认定它有两种方言:一种主要分布在焉耆—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取名为“甲方言”或“甲种吐火罗语”;另一种主要分布在古龟兹(今库车)地区,取名为“乙方言”或“乙种吐火罗语”。这两种方言的动词词义和变化各成体系,差异较大。学者们对“吐火罗语”名称的讨论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来的研究成果证实,所谓的吐火罗语即为焉耆—龟兹语,并且二战以后法国考古队又发现了真的“吐火罗语”,于是从80年代开始,原来的“吐火罗文”旧称改名为“焉耆—龟兹文”。焉耆—龟兹文字母采用的是印度婆罗米文的中亚斜体字母,字体和于阗文较相似。焉耆—龟兹文文献比较丰富。各国现已刊布的文献有数十种。在文学作品中有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达27幕的剧本《弥勒会见记》,有演唱故事《六牙象本生故事》、《哑躄贤者故事》、《须大拿太子故事》、《福力太子故事》等,诗歌有《箴言诗集》、《摩尼赞美诗》等。宗教文献主要是佛教经卷,如《法句经》、《佛所行赞》、《一百五十赞颂》、《福力太子因缘经》、《托胎经》、《辨业经》、《饿鬼经》等。此外,还有不少其它方面的文献、如字书、公文帐册、医学著作、史料和题识等。这些文献中大部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所得,现分藏于柏林、巴黎、圣彼得堡、伦敦、新德里、东京等地。研究焉耆—龟兹文献的主要是德国、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国的学者。中国学者季羡林也发表过很有价值的论文。战前各国的研究以焉耆语文为主,战后逐渐转向龟兹语文。

猜你喜欢

  • 完颜仲元

    金末将领。中都(今北京)人。本姓郭。大安三年(1211)中,应李雄招募,从军抗蒙,沉毅有谋。贞祐三年(1215),累功为永定军节度使,赐姓完颜。所部兵最强,号“花帽军”,人称“郭大相公”。兼本路宣抚使

  • 西平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瓜州西平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驻地瓜州(今甘肃安西县),备回鹘。

  • 马应龙

    1473—1527明朝大臣。字公济,号雪峰。甘肃临夏人。回族。正德六年(1511)进士,任户部江西司主事。逾年,随都御史彭泽率甘肃兵民征蜀,积功,升户部山东司署员外郎。后病归故里,居乡三年,十六年(1

  • 羌语

    我国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松潘县、汶川县及绵阳地区北川县。阿坝州黑水县的部分藏族也使用羌语。使用人口约13万左右。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每个

  • 巴郭

    明代东蒙古永谢布部人。《蒙古黄金史》作孛浑。※布库索尔逊子。正统十四年(1449),父因违令将俘虏明英宗一事泄与也先之母而被杀。景泰五年(1454),瓦剌诸领主因争权内讧,也先兵败逃至其家中,被其母认

  • 泰陵

    ①西夏景宗※李元昊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②金肃宗(追谥) ※完颜颇剌淑陵墓。皇统四年(1144)命名。原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

  • 德古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

  • 横山羌

    党项羌部落名。一般用以称呼西夏军队中之横山羌兵,称“山讹”。其羌兵耐苦战,坚韧不拔,每战必为前锋。

  • 拘榷课税所

    元朝所设税收衙署。至元二十年(1283)设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地区。主要负责征税和财赋转运。其长(官)从都省所定,以下则由王府差设。其所征税略低于一般地区。据《元史》载:税粮标准,甘州新括田土,旱地每

  • 章嘉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藏丹森讲索”(1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