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佤语音译。俗称“人头桩”。旧时云南西盟佤族村寨专门放置供奉人头的木桩。高约一米,顶部或背后挖有洞,用以存放头颅,置于村寨附近的鬼林中。过去佤族盛行猎头祭谷之风,猎来的人头先放在木鼓房中供祭专司稻谷生长的女神,过若干时间后,又猎到新的人头时,便将木鼓房祭过的头颅送至鬼林的人头桩上安放。解放前,每个村寨的鬼林中都有一个个排列整齐的人头桩。解放后已废止。

猜你喜欢

  • 镇康土知府

    傣族土司。西汉为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蜀汉、西晋为永寿县地,仍属永昌郡。唐南诏、宋大理属永昌府。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立镇康路军总管府,领三甸。明洪武十五年(138

  • 西夏党项人对汉人的称呼。西夏文中以“小”加“虫”字组成,表现了主持创制西夏文的统治者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 舍利乞乞仲象

    见“乞乞仲象”(123页)。

  • 泉皋之戎

    古族名。戎的一支。居河南伊、洛二水间。周襄王三年(前649),襄王异母弟王子叔带阴谋篡位,引其与伊洛、扬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洛邑(今河南洛阳西),焚东门。襄王出奔于郑,向秦、晋告急。晋惠公伐戎救周。

  • 昭纲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统兵官。《百夷传》:“昭纲领千余人”,相当于千夫长,其上有万夫长※“昭录”,其下有※“昭伯”(百夫长)、※“昭哈斯”(伍什长)、※“昭准”(什夫

  • 和尔衮

    准噶尔地名。位于楚河下游南岸。以地饶水草,旧为准噶尔讷默库济尔噶尔、巴图尔乌巴什、和通额默根三昂吉驻牧之地。清朝政府平定准部后,为哈萨克族所据,清后期为沙俄占领。

  • 阇里辉

    即“阇鄽”(2105页)。

  • 阿鲁河卫

    见“阿里河卫”(1223页)。

  • 嘎木

    门巴族民间的一种木制大长柜。采用硬质木板制作,一般长170厘米、宽60厘米、高100厘米。四周及底部均由榫孔衔接,其盖为活动的板块,内用竖板间隔2—3格。门隅北部地区每个居室都陈设若干个,供存放粮食、

  • 斯伯哈子资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头目间的诉讼。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