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户
宋代汉族对党项族部落族帐人户的称谓。与生户相对。一作属户。指唐代后期开始内迁并散居于今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等地靠近汉族聚居地区,或入居州城与汉族杂居,从事农业、手工业的党项羌人。有的党项贵族地主也购买田地,广置财产,剥削汉人和党项人。
宋代汉族对党项族部落族帐人户的称谓。与生户相对。一作属户。指唐代后期开始内迁并散居于今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等地靠近汉族聚居地区,或入居州城与汉族杂居,从事农业、手工业的党项羌人。有的党项贵族地主也购买田地,广置财产,剥削汉人和党项人。
春秋时以吴为首的一次诸侯盟会。吴王夫差打败越国、齐国后,势力日盛,欲北上称霸。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2),通知晋定公、鲁哀公等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订立盟约,共尊周室,争当霸主,故史称“黄池之会
古地名。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一说勉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氐豪杨文德在宋廷支持下,被氐众拥立为主,据此城,自号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一作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
清代四川境内土司名。蜀汉马岱后裔,先祖于元代世袭邛部州六番招讨使。明洪武八年(1375),置黎州长官司,以马芍德为长官,赐给印信、衣服、绮帛。十一年(1378),升长官司为安抚司,晋马芍德为安抚使。万
古碑铭。北周保定二年(562)立。原为陕西耀县塔坡圣德寺藏物,现存该县文化馆。碑称造像者“一百人”,现能识别者94人。其中羌姓※同氏(铜鞮羌)67人,荔非氏1人。公孙氏
明代藏区卫所名。永乐元年(1403),由※必里千户所升置。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境。初以故千户哈即尔加弟喇嘛失加、千户阿卜束男结束为指挥佥事。五年(1407),奉朝命与护教、赞善诸王和朵甘、陇答卫等复置驿站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初名“礼拜寺”。位于北京市东四。明正统十二年(1447),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友修建。景泰元年(1450)赐名“清真寺”。大殿拱形门楣上刻有《古兰经》经文,系库法字体。寺内有明朝
书名。东汉杨终(?—100年,字子山,成都人)撰。字子山,成都人。约作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卷帙无考,已佚。传说为云南方志之始,亦为记述哀牢人历史的最早资料,仅存的佚文一条为:“九隆代代
辽代契丹小字、汉字墓志。为一合。刻于天祚帝乾统五年(1105)二月。1975年9月出土于辽宁省阜新县卧凤沟乡白台沟村流井沟地方。现藏阜新市文化局。志盖为盠顶形,四周饰云形图案,正中刻汉字2行6字:“辽
藏文书名。又称《玛尼宝训》、《大史册》。共两卷,上卷全称《玛尼全集第一卷大悲千佛之广史》,377页;下卷全称《护法王松赞干布全集下卷遗教》,331页。有关作者说法不一,一说上卷系珠脱约楚,或支塞汝恭顿
书名。近人罗福颐辑。正文分上、下两卷,另有补遗和汇目各1卷。1936年墨缘堂刊印。卷上主要辑自《高丽史》,是研究辽和高丽关系的重要史料;卷下主要辑录出土的辽代碑刻如哀册、墓志、塔铭等;补遗全部是辽代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