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德舆
清末教育家。号敬修。天津人。回族。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咸丰六年(1851)中举。任直隶省容城县训导,曾协助知县清理多年积案,深享众望。后因奔母丧回家,弃官办学,广收学子,时称为“大书房”。其门人中科举者甚众。死后其弟王德俊继其业。后人为纪念王氏兄弟办学之热忱,将“大书房”所在里弄命为名“德善胡同”保留至今。
清末教育家。号敬修。天津人。回族。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咸丰六年(1851)中举。任直隶省容城县训导,曾协助知县清理多年积案,深享众望。后因奔母丧回家,弃官办学,广收学子,时称为“大书房”。其门人中科举者甚众。死后其弟王德俊继其业。后人为纪念王氏兄弟办学之热忱,将“大书房”所在里弄命为名“德善胡同”保留至今。
见“张堡城”(1182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或称期期,彝语音译,意为部分化出的彝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永胜、凤庆、云县、祥云、巍山、普洱、景东、澜沧、西畴、广南、文山、新平、开远、易门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书名。南方民族志。1卷。清檀萃(号默斋,望江、今安徽东流人,汉族)撰。系作者于乾隆(1736—1795)末年任云南录劝县知县后所作。约成书于嘉庆(1796—1820)初年。内容涉及到南方60个少数民族
伊犁清真寺名。又称买德里斯寺。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同治四年(1865)扩修。旧有房院1处34间,能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和宗教法庭。此外尚有铺面30间,房屋31间,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
即“落俎室韦”(2187页)。
见“潢河”(2464页)。
书名。清钱大昕撰。3卷。始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七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80)五月。作者鉴于蒙古氏族颇费稽考,史籍所载,音既不正,又多互异,乃据陶宗仪《辍耕录》所列蒙古72种,色目31种,广搜博
书名。金完颜宗弼、完颜勖等撰。20卷。主要记收国元年(1115)正月至天辅七年(1123)八月太祖一朝有关史事。皇统八年(1148)成书。又,金纥石烈良弼、张景仁、曹望之、刘仲渊等人亦受命撰有《太祖实
辽代通过征服战争俘掳来的汉族或其它少数民族人户。去向有三:一成为契丹诸宫卫管辖的蕃汉转户;二为大臣或外戚贵族私有的头下户;三为辽朝州县辖的二税户。
书名。明代游记及西南民族志。6卷。明王士性(1546—1598,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浙江临海人,汉族)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内容以游历见闻为主,兼及西南少数民族社会、政治、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