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崧

王崧

1752—1837

清代白族著名学者。原名藩,字伯高,又字酉山,号乐山。云南大理府浪穹县(今洱源县)人。祖籍江南上元县,先世随沐英征云南,落籍浪穹,担任土职,经数代与白族通婚,融入白族。父王梅村博览群籍,藏书万卷,亲授学业。自幼勤奋好学,尤精《史记》、《汉书》,对其史学产生重大影响。后拜当地硕儒檀萃(默斋)为师,学识倍增。17岁考取秀才。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乡试第三名。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第六名。翌年出任山西省武乡知县。在职9年,废除苛派杂捐,改革盐政,归利于民,治理漳河,兴建鞞山书院,自捐资购置书籍,亲自授课,振兴当地学风。被罢官后,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应聘主讲晋阳书院,道德学问震动山西9府10州。4年后,辞职归滇,门人为绘《乐山讲学图》,张炜撰《乐山先生讲学图记》以志之。至滇受云贵总督阮元之聘,总纂《云南通志》。又集前人有关滇事之书61种,汇为《云南备征志》,为后人研究云南提供了一批重要文献。阮元奉调离滇后,借故辞归故乡,专事著述。著作颇富,涉及经、史、诗、文,有《说纬》、《乐山制义》、《乐山集》、《道光云南志钞》等刊行于世。此外,《乐山诗集》、《布公集》、《江海集》、《提钩集》等均未付梓。《滇诗嗣音集》选录其诗20首。经他校订的《南诏野史》为研究南诏、大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本。

猜你喜欢

  • 黄闵

    南齐地志学家。武陵人。撰有《武陵记》、《沅陵记》、《沅川记》等地志,又有《神壤记》,均享有盛名,大多已佚。有些内容已由王谟辑于《汉唐地理书钞》或由陈运溶辑于《荆湘地记》中。在《史记正义》、《后汉书注》

  • 蔡文姬

    汉末女诗人。又作蔡昭姬,名琰。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自幼博学多才,深通音律。16岁时嫁河东人卫仲道。不久夫死,无子,归母家居住。汉献帝兴平二年(195),战乱中为胡骑所虏(一说为

  • 额棱特

    ?—1718清朝将领。亦作额伦特。满洲镶红旗人,科奇哩氏。建威将军佛尼埒之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补西安驻防佐领。三十五年(1696),随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从大将军费扬古由西路进,大败噶尔丹于

  • 半截山摩崖

    见“女真海龙摩崖”(148页)。

  • 五华楼

    唐代南诏古建筑。《元史·地理志》载:南诏王建都羊苴咩(在今大理城西),“城中有五花楼,唐大中十年(856),南诏王券丰祐所建,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世祖征大理时,驻兵楼前。至元三年(1266)

  • 伏羲

    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又称包牺、宓羲、伏戏、庖牺、炮牺等。传说为华胥氏所生,“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诗含神雾》)。曾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结绳为网以渔

  • 格乌

    藏语音译。意为“护身佛盒”。藏族传统饰物。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一般为银、铜制,亦有金制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圭、方、圆或壶形,贵重者镶以珠宝,盒的两端有钩,以带系挂于颈部,垂於

  • 苗族史

    书名。法文译名。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萨维那(F·M·Savina)著。成书于1924年。又于1930年与1972年两次再版。该书为献给作者同行,在云南苗族地区传教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已故神甫安德烈

  • 阿弥厥

    隋时疏勒王。其时统有大城12,小城数10,拥兵2千人。臣于突厥,岁送贡赋。大业(605—618)中,遣使赴隋贡方物。

  • 察罕山卫

    见“出万山卫”(5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