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哈甫地

瓦哈甫地

旧时伊斯兰教宗教关系掩盖下的一种封建土地制度。又称“瓦甫地”。解放前主要流行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村。是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统治时期(1347或1348—1363)任意将土地赐予伊禅派麻札(墓地)、哈尼卡等宗教设施而逐渐形成。最初存在于库车,后蔓延至轮台、阿克苏、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吐鲁番等地。在叶尔羌汗国中期,因密传军事情报功、整个喀什噶尔地区曾一度被划归伊斯哈克·瓦里所有。17世纪时,白山派和卓阿帕克取得政权后,又以亚格杜为中心,将喀什噶尔东北部大片土地变成阿帕克家族的瓦哈甫地。阿帕克死后,则成为“阿帕克霍加麻札”瓦哈甫地。也有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民为“赎罪”而“献给”寺院或公益事业的土地,或名义上属公益事业而实为地主阶级和宗教封建主霸占的土地。据调查,其名目极多,可分为24类: (一)米其提(一般清真寺)瓦哈甫地(以下略“瓦哈甫”三字)、(二)纳克希旺(伊禅派清真寺)地、(三)宗教学校地、(四)麻札地、(五)库勒克地(桥瓦地,供修补桥梁)、(六)库勒(涝坝地,供修挖饮水池)、(七)栏杆(腰站地,供在戈壁上修建房屋备行人歇息)、(八)塔格(开山地,供整修山道)、(九)尧尔(修路地)、(十)艾的格里克(义坟地,供埋葬尸体)、(十一)日苏鲁拉(献给穆罕默德地)、(十二)其拉克(灯盏地,供麻札及清真寺点灯)、(十三)库力安(古兰经地,供购《古兰经》专款)、(十四)卡藏(锅瓦地)、(十五)乃纳甫手提(舍饭地,供施舍)、(十六)阿吾拉提(后代地)、(十七)木特拉克(祖先地)、(十八)依斯克拉提(被盗卖的地)、(十九)依斯克拉提庙留克(被盗卖地地上之树木房屋和永佃权的地)、(二十)有永佃权的地、(二十一)农民开荒地、(二十二)底亚克(捐献十分之一收入的地)、(二十三)阿吾拉提库勒克(后代桥瓦地)、(二十四)献给某位阿訇的地。在瓦哈甫地中,地权性质复杂,大都实施农奴制剥削,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解放后,被革除。

猜你喜欢

  • 陇南事变

    见“甘南事变”(483页)。

  • 扎八儿火者

    蒙古国将领。“札八儿”为名,“火者”为宗教职衔,系圣裔之称谓。又名阿刺浅。回回人,赛夷氏。雄勇善骑射。通汉语及诸国语,曾往来大漠南北贩易牲畜。后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宋嘉泰三年(1203)从讨克烈部

  • 彰德皇后

    见“萧温”(1991页)。

  • 二庭

    东汉时对匈奴南北两单于庭的称呼。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左贤王蒲奴袭单于位,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遣使奉献匈奴地图于汉,为单于所疑,惧诛,起所领南边八部众备

  • 大元钧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政堂省司政(比唐官仆射。一说《高丽史》记“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其中“均”为衍文,老与司政连读,即其为“老司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

  • 咸平路

    金代行政建置。治所在咸平府倚郭县平郭(今辽宁开原县北老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北部铁岭以北辽河流域地。包括咸平府府属平郭、铜山、新兴、庆云、清安、荣安、归仁、玉山等8县,及韩州所属临津、柳河2县。全路共

  • 八剌黑

    ?—1235西辽人。起儿漫首任忽都鲁汗。西辽天禧三十三年(1210),为花剌子模所擒获释,封为哈只不。继因其首领摩诃末为成吉思汗所攻,出逃,他率众赴伊剌克投奔算端该牙思丁,成大异密,受任亦思法杭(今伊

  • 色尔衮

    ?—1833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孟尔底音氏(亦作孟尔丁或莫尔丹)。世居大莫丁屯,隶布特哈正黄旗。世袭佐领。从征廓尔喀收复济咙,因功赐号托默欢巴图鲁。嘉庆二年(1797),从德楞泰镇压川、陕、楚白莲教

  • 道拉吉打令

    朝鲜语音译,即“桔梗谣”。朝鲜族传统民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描写的是妇女采集桔梗的劳动场景和爱情生活。旋律回肠荡气,极富抒情感。

  • 裴满达

    ?—1151金大臣,本名忽挞、亦作胡挞、忽达、胡塔。婆卢木部人(部名取自水名,婆卢木水,即今黑龙江木兰、巴彦县交界处之白杨木河)。女真族。裴满氏。熙宗悼平皇后父。天辅六年(1122),从蒲家奴追叛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