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纳查

白纳查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山神爷”。亦译作“白那恰”。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族地区。旧时,诸民族的猎民和放木排者均信仰和祭祀。认为,山中的一切野兽由它管理或是它豢养的家畜,崇敬和不冒犯它,会保佑平安,多捕野兽。其偶像,一般是找一棵山中高大老树,削去一块树皮,画个老人脸像,用红布遮盖;也有在一块白布上画一只老虎,一个山神爷,两侧站着两个小鬼,供在山岭木制小庙里。都相信,高山、深沟、怪石和怪树是其居住的地方。猎人狩猎经过山神爷像处都要跪拜,祈求保佑,多打野兽。赫哲族猎人每到一新猎场,领头人堆起未燃尽的木棒,率领众猎手跪拜,请求不要怪罪青年人说“怪话”,保佑多得猎物。一般在喝酒吃饭时,先向火中扔洒点饭酒,或先将饭碗、酒杯在空中绕两圈后再扔洒,表示敬其先享用。过去猎人都这样做,解放后仅限于老年猎人。鄂伦春人中还流行,游猎中打到第一只鹿,或犴、野猪等大野兽,要先敬当地的山神。据说它怕火星,故各族狩猎中皆禁忌烧崩火星的柴。鄂温克族中有关于其来源的传说,鄂伦春人中亦有它帮助小孩多捕野兽及不听话的猎手打不到野兽的动听故事。达斡尔人认为其是善神,常习称善良的人为“白纳查”。

猜你喜欢

  • 嘉绒语

    我国四川部分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支。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金川县、壤塘县、红原县、黑水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色达县和雅安地区

  • 省票

    民国时期新疆省财政厅(司)发行的货币。 ①民国二年(1913)至民国四年(1915),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印制的大龙票(又称新票、省票),面额为红钱400文(主币),流通于新疆迪化、伊犁、阿克苏道

  • 多尼

    1636—1661清宗室。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和硕豫亲王多铎之子。崇德七年(1642),封多罗郡王。顺治六年(1649)父卒,袭亲王爵。八年,封信亲王。九年,因睿亲王多尔衮获罪,受牵连降郡王,寻

  • 博尔术

    蒙古国开国功臣、大将。又译孛斡儿出、博郭尔济。阿儿剌氏。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系海都后裔。纳忽伯颜之子。知兵善战。居地邻蒙古部。年13岁,助铁木真追回被盗马匹,结友好。自是,从铁木真充当那可儿(

  • 小隔蔑

    见“大隔蔑”(90页)。

  • 瑶兵

    明代在广东部分瑶族地区设置的瑶族土兵。成化年间(1465—1487),高州知府孔镛立为了加强对瑶族地区的统治奏立。茂名县有580名,电白县有898名,信宜县有277名。化州有524名,石城县有497名

  • 登廓

    藏语音译,汉称“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宣慰司属下贵族等级称谓之一。为贵族中较高的一等,为世袭封建领主。相传为“开国元勋”之后裔。均拥有一定领地,世代传承。除个别权势大者,土司不能驾驭外,均无所

  • 册亨布依戏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因创始于贵州册亨而得名。流行于黔南、黔西南布依族民间。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广西田林人到册亨教人学唱北路壮戏,其后,人们结合当地布依族特点而创造出此剧种。演员穿布依

  • 大昌勃价

    渤海国宗王。高王※大祚荣子,武王大武艺弟。唐开元十三年(725),奉武王命朝唐,被唐封为左威卫员外将军,留侍宿卫。越一年,改封襄平县开国男,遣返渤海。

  • 乃蛮带

    元朝宗王。又译乃蛮台、乃蛮歹、乃马带等。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塔察儿子。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同族叛王乃颜被执杀后,因其未附逆同叛,受命代统乃颜军。二十六年,败乃颜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