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驿
清代在京师所设的驿站。为全国驿传的总枢纽。设驿马500匹,马夫250名,车150辆,车夫150名。每年经费由兵部核明数目,移咨户部给领。皇华驿每日拨马以备车驾司捷报处之差,照勘合火牌,填给车马之数,应付驰驿官役。照火票填注里数,应付笔帖式差官驰报。
清代在京师所设的驿站。为全国驿传的总枢纽。设驿马500匹,马夫250名,车150辆,车夫150名。每年经费由兵部核明数目,移咨户部给领。皇华驿每日拨马以备车驾司捷报处之差,照勘合火牌,填给车马之数,应付驰驿官役。照火票填注里数,应付笔帖式差官驰报。
即“隆闺”(2136页)。
青海省方志,又称《青海记》、《青海调查录》。康敷熔撰。4卷。敷熔,字陶然,四川人,清末曾任安定县知县,丹噶尔同知。约成书于民国初年,未见刊印本。卷1蒙古名称,住址所在、户口、畜牧;卷2矿产、垦地、森林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年(628)置,领契丹松漠部落。侨治静蕃戍。隶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为唐建契丹十七州之一。七年(633),治徙三合镇。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
元朝官署名。掌诸王事宜。成宗大德九年(1305),以灭怯秃等8人充任。掌诸王、驸马、宗姻、朝觐傧介之事,并与蒙古翰林院官共同译写润色诏令。因“其贵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特宠之以是名”(《元史·百官志三
珞巴族部落名称。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米林县及马尼岗、梅楚卡一带。分萨及、达芒、东鸟、海多、另腰、崩英、嘎若等7个氏族。传说其祖先※阿巴达尼和藏族祖先阿巴达洛是兄弟,原住西藏工布地区,后阿巴达尼及其子孙越
清代云南基诺山巴普寨基诺族首领。地位显赫,曾娶7个妻子。清雍正(1723—1735)时,整个后半山地区各村寨都向其纳贡服役,砍柴、挑水、做饭由扎果、扎垒二寨负责,盖房用草排和竹笆也有固定村寨。据说18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夏历正月十五日,“都人士女倾城而出……散至诸桥,往来达夜不绝,谓之踏桥”。又据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
西域古地名。位于今新疆南部。《中亚蒙兀儿史》:察合台汗将曼尕赖·苏雅(向阳地)分封给蒙古朵豁剌惕部首领异密·播鲁只之祖乌儿秃布为世袭领地。其东境为苦先(今新疆库车)和特尔布古尔(今新疆轮台),西接费尔
明代蒙古对人的称呼之一。蒙古语音译,亦译赛音库蒙,汉译为“好人”。意思有多种:①指与“恶人”相对的“好人”。 ②称平民中的上等阶级或富有者。其人身虽隶属于贵族、领主,并向领主交纳贡赋,服兵役、差役(可
亦称契汗、唾契汗。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居罗川(今青海湖东),与罗川北之鲜卑乙弗部相近,风俗也同,其地多狼。早在南凉秃发乌孤继立前,即臣属于秃发鲜卑。南朝刘宋永初二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