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益西约

益西约

吐蕃※达磨赞普后裔。又名天喇嘛益西约,简称“拉喇嘛”(即天喇嘛),汉译“智光”。初名阔日(一说松埃),又名“提瓦热咱”。因阅读先祖史籍,遂将政权交其弟,决心出家,开王族弃政为僧之例。宋至道二年(996),以桑耶寺为模式,于阿里扎朗区建著名之托林寺(又名托定寺及高翔寺),为阿里最大佛寺,建筑宏伟,据《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传》载,北京颐和园后山香岩宗印之寺群即仿此寺建成。后派仁钦桑波等21名聪慧少年赴印度学习佛法,以兴佛教。先迎达玛巴拉等三僧于阿里弘扬律藏,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为此亲赴印度边界寻觅黄金作为聘金之用,不幸被噶罗禄部所擒,该部提出以其头颅等重之黄金为赎金,他嘱其属下应以黄金兴佛而不可以金赎其身。遂以身殉佛。对阿里后弘期佛教的发展及阿里地区的开拓贡献颇大。

猜你喜欢

  • 壮锦

    壮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织品。原作“僮锦”。各地壮族妇女均会编织,以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地出产的最著名。织法:以白棉纱为经,以红、蓝、青、绿、黑等彩色丝线为纬,依图案将经、纬线交错编织即成。传统花纹有万字

  • 碾伯守御千户所

    明代西北卫所名。本碾北地。成化(1465—1487)中置。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嘉靖三十八年(1559),其地山后诸族部联合起兵反抗官军,为明廷所弹压。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碾伯县。1928年改为乐

  • 贞孝公主

    758—793渤海国公主。第三世王※大钦茂第四女,名佚。此为谥号。早年受女师之教,“敦诗悦礼”,大钦茂大兴五十六年(唐贞元九年,793)死,享年36岁。葬于今吉林省和龙县龙头山,其墓1980年10月被

  • 卡那卡那布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卡那卡那布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现在只有300左右,居住在高雄县南梓仙溪上游,三民乡的民权和民生两个村中。卡那卡那布人和布农人,排湾人、泰耶尔人、邹人、

  • 觉罗乐斌

    ?—187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充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二十六年(1846),署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二十九年,授盛京副都统。咸丰元年(1851),擢乌鲁木

  • 称台吉

    见“格哷博罗特”(1810页)。

  • 王大臣会议

    即“议政王大臣会议” (615页)。

  • 结胜

    西夏官员。党项羌族。夏惠宗时(1068—1086)官钤辖。与宋麟州将王文郁战于开光州,力屈请降,补宋朝供奉官。以夏国相梁乙埋命杀其爱女,羁管其家口,乃谋归夏。事觉,宋神宗下诏纵归之,给以口粮路费。命经

  • 阿史那斛勃

    ?—650唐代东突厥贵族。※突利可汗族人。阿史那氏。世为小可汗,建牙金山(今阿尔泰山)之北。贞观四年(630),颉利可汗败亡后,被突厥余众推为大可汗,臣于薛延陀。为人沉果有智谋,为薛延陀可汗夷男所忌欲

  • 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