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真寂寺

真寂寺

俗称石窟寺。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寺。位于上京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峡谷中。上京为契丹国都,亦是契丹民族发祥地。寺建于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现契丹原寺已湮,凿于桃石山下50米高处的石窟至令犹存,窟前现为清代所建善福寺,通称后召庙。1974年,修复殿堂顶时,在石窟门楣上发现“真寂之寺”4字。石窟面东,有北、中、南3窟。窟内依山就石造像,以中窟规模最大,宽6米余,高约3米,正中为一居大石卧佛,薄衣赤足,向东瞑目,肃穆安祥,造型浑厚。两旁各立菩萨1尊,侧有15弟子立像,神态各异,形象生动。三面墙壁为半浮雕千佛像,共3层,约百余尊。南窟有长约1米的甬道,方形窟室,3.5米见方,窟内两侧有两尊天王像,足长靴,颇有草原特色;中间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5米;还有菩萨像。北窟较之高2米,分内外两室,外室造像同南窟,内室全为浮雕像;佛像下有供养人像,一律契丹装束,是研究契丹文化的形象资料。

猜你喜欢

  • 姚泓

    387—417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三代国君。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人。※姚兴长子。史称其博学善谈论,尤好诗泳,孝友宽和,但无经世之才。父称帝,立为太子。弘始十八年(416),父卒,即帝位

  • 刘宣

    ?—30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大臣。字士则。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从祖。自幼好学精思,师事乐安孙炎。初为匈奴右贤王(一作左贤王),由并州刺史王广举荐,受晋武帝召见,备受赏识,命

  • 敏珠尔呼图克图

    1883—1904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法号俄科。生于青海西宁大通县阿里克族(西宁熟番八族之一)。光绪十三年(1887),经理藩院奏于雍和宫金瓶掣签后,迎至西宁仓上学经。二十年(1894),入京朝

  • 桑葛

    见“桑哥”(1963页)。

  • 碌雪巴·彭措森格

    见“彭措森格”(2180页)。

  • 傲兰诺尔

    湖泊名。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部的草原,为锡林河的发源地。是12个大小湖泊的总称,其中7个较大,每个水面约五、六亩大,小者有5个,水面约一、二亩大。湖间相隔一、二里不等,小者水最深可达15米。四周为

  • 思南宣慰司

    土司名。明置。宋宣和(1119—1125)中,田祐恭内附,世有其地。元改思州宣慰司。至正二十五年(1365),思南宣慰使田仁智遣都事杨琛归附明太祖,纳元所授宣慰诰。朱元璋授仁智三品银印,并授杨琛为思南

  • 活路头

    苗族村寨领导农业劳动的头人。苗语称“巴故告亚罗”(黔东方言、译音)。举凡春耕播种,开镰收割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皆由其领头进行。生产程序多按传统习惯。一般由男性成员承担,可世袭。由群众在最早居住此地,了

  • 大钧老

    渤海国宗王、大臣。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礼部卿(一说《高丽史》记“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其中“均”为衍文,老与司政连读,即大元钧为“老司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

  • 纳措译师

    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全名纳措粗陈杰哇。贡塘人。曾在印度学法。宋庆历二年(1042),奉吐蕃阿里王绛求约派遣,再赴印度迎请高僧阿底峡赴吐蕃传法,以振兴佛教。曾得到在印度学法的吐蕃译师贾尊珠僧格和印僧噶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