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格斯
准噶尔地名。原为维吾尔语,意谓“踏地有声”。今新疆巩留县地。因地有空格斯河得名。地势宽平,水源充足,牧草丰茂,宜耕宜牧。旧为准噶尔乌鲁特、霍尔博斯鄂拓克驻牧地。乾隆二十年(1755)秋,准噶尔宰桑克什木发动反清叛乱,清定北将军班第、参赞大臣鄂容安,以寡不敌众,死于其地。
准噶尔地名。原为维吾尔语,意谓“踏地有声”。今新疆巩留县地。因地有空格斯河得名。地势宽平,水源充足,牧草丰茂,宜耕宜牧。旧为准噶尔乌鲁特、霍尔博斯鄂拓克驻牧地。乾隆二十年(1755)秋,准噶尔宰桑克什木发动反清叛乱,清定北将军班第、参赞大臣鄂容安,以寡不敌众,死于其地。
书名。内容分炉霍源流、天时、疆域、山川、衙署、祠宇、官寨、官地、城乡、村寨、汉土居民丁口、官吏丁役、兵制、地土、粮种、赋税、风俗、耕种、婚嫁、丧葬、居处、服饰、饮食、土宜物产等。其中以记载章谷土司、德
见“杨诏”(965页)。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治下。又作乌赤。清《西域同文志》:乌什即乌赤,义为“山石突出”,因城在山上故名。即今新疆乌什县。原居民大多在1720年从吐鲁番迁来,故又称乌什
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一般指年60岁以上者为“老”。汉孝景帝二年(前155)令男子年20始服役;晋武帝平吴后定男子年16以上至60为正丁,年12以下,66以上为“老小不事”
见“考郎兀卫”(686页)。
达斡尔族的传统舞蹈。达斡尔语音译。“歌乐”亦译作“格勒”。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达斡人称之为“哈库麦”。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粗犷、奔放,表现狩猎生活是其特点。多在春节和农闲季节晚上于宽敞的屋内
即“韦昌辉”(246页)。
酸奶。鄂温克语音译。此用熟牛奶制成,用生奶制的称“萨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从事畜牧业的鄂温克人自制自食的传统牛乳制品之一,也是祭祀时不可缺少的祭品。制法是用“引子”(鄂温克语称“呼隆”,即酸奶)放入奶
清廷为确认藏、蒙地区喇嘛教转世大活佛而制定的制度。“瓶”藏语为“奔巴”,一作“本巴”,“金瓶”亦称“金奔巴”。清廷为防止蒙、藏大贵族在活佛转世时操纵作弊而制定。乾隆五十七年(1792)确立,次年复于《
地名。即今昌都。位于澜沧江上游,昂曲、杂曲两河会合处,为往来康藏间必经之路。东北与德格界,东接乍丫,西至丹达山与拉里界,南连察隅。水草肥美,气候温和。古为康或喀木区,唐为吐蕃所据,元朝置朵甘思宣慰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