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善哥
蒙古国将领。赐名蒙古歹。契丹族。为辽王※耶律留京次子。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随母姚里氏朝觐大汗于河西阿里湫城,受命从亲王口温不花。窝阔台汗二年(1230),领兵攻天胜堡、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以功袭兄“拢都鲁”(蒙古语“勇士”)号。四年(1232),引兵3千渡黄河,会大军灭金。后伐宋,拔光州(今河南潢川)、枣阳(今湖北枣阳)。由千户迁广宁尹。
蒙古国将领。赐名蒙古歹。契丹族。为辽王※耶律留京次子。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随母姚里氏朝觐大汗于河西阿里湫城,受命从亲王口温不花。窝阔台汗二年(1230),领兵攻天胜堡、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以功袭兄“拢都鲁”(蒙古语“勇士”)号。四年(1232),引兵3千渡黄河,会大军灭金。后伐宋,拔光州(今河南潢川)、枣阳(今湖北枣阳)。由千户迁广宁尹。
纪传体史书。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者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130卷。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好学,及长漫游名川大山,考察古迹,采集传说。父司马谈卒后
元代帝师官邸中十三名高级侍从僧官之总称。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封藏传佛教萨迦教派八思巴(1235—1280)为国师(后升号大元帝师),统领全国佛教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硕隆山卫,并说清代硕隆山在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东250里。
清末新疆地方官员。原为游牧于帕米尔一带的柯尔克孜族千户长。光绪四年(1878),清政府将帕米尔地区的军政中心由郎库里移至木尔加木后,与千户长沙依木伯克一起被任命为当地行政长官,管辖喀拉库里、郎库里、木
?—871渤海国第十二世王。※大彝震弟。唐大中十一年(857),彝震病故,权知国务。次年二月,唐册之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在位时,对内部矛盾重重的唐王朝仍谨守臣节,维持与日
见“穆亮”(2555页)。
北魏时焉耆王。※龙熙后裔。恃地多险,常扰北魏遣西域之使臣。太平真君九年(448),遭魏将成周公万度归攻袭,失东界边守左回、尉犁二城,都城员渠(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40里城市附近)被围,遂率四五万人
参见“长寿天亲可汗”(371页)。
古国名。又称罗子国、罗子。春秋时楚之属国。熊姓。辖今湖北宜城县西,后迁今枝江一带。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楚将※屈瑕伐其国,与※卢戎共败楚师,迫屈瑕自缢荒谷,楚师囚于冶父。楚文王(前690—前67
官名。明朝以汉制官称羁縻少数民族首领所封授的职衔。明朝初年置五军都督府,五府均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为统帅京卫和外卫兵卒的高级武官。后各卫都督等官成为虚衔。且多以之封授少数民族豪酋。有土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