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提巴尔第

色提巴尔第

?—1788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色提卜阿勒氐、色提巴勒氐。乌什人。拜城伯克齐里克(齐)子。父死,嗣位,为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请内附。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徙居巴里坤。次年,乱平,复返伊犁。受定边右副将军兆惠派遣,侦霍集占叛状。后从征准噶尔宰桑呢吗有功,赏四品顶戴。二十三年(1758),从雅尔哈善征霍集占,授三品总管。继从兆惠进军叶尔羌(今莎车),被困于喀喇乌苏(黑水)。次年春,围解,还阿克苏。同年夏,引导兆惠取喀什噶尔(今喀什)。受命驻英吉沙尔筹济军粮,任英吉沙尔阿奇木伯克。二十五年(1760),调任阿克苏阿奇木伯克,从提督杨宁剿喀什噶尔伯克迈喇木、呢雅斯,授散秩大臣。赏二品顶翎。寻受命代理英吉沙尔、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二十六年(1761),返阿克苏。因以畜物助伊犁屯田民,获赏。二十九年(1764),进京朝觐,封辅国公。次年,归阿克苏,为清军筹运粮饷,协助镇压乌什赖和木图拉起义,负责监修乌什新城。三十五年(1770),进京朝觐,授喀什噶尔阿奇木。继调任叶尔羌阿奇木。因揭发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伙同鄂对盗贩官玉有功,获贝子衔,世袭罔替。

猜你喜欢

  • 云南明德学校

    1926年,由云南回教俱进会振学社倡导,在昆明成立明德小学。1929年成立云南私立明德学校。其中包括普通小学、中学和阿文专修部三部分。中、小学课程按普通学校规定授课,并加设阿拉伯文、伊斯兰教义两门课程

  • 坐房

    土家族婚姻习俗。也称坐床或填房。女子丧夫,必嫁其夫兄或弟。故有“兄纳弟妻,弟配兄嫂”之谚。属“兄终弟及”婚俗。汉族亦称妇女丧夫再醮为“填房”。

  • 乌珠

    西夏语“皇帝”之汉译名,一作“兀卒”、“吾祖”。夏景宗李元昊称帝时,以“吾祖”之译名上书宋仁宗,宋朝臣认为有侮玩之意。

  • 卓杞笃

    即“卓其笃”(1382页)。

  • 必约

    参见“毕约”(755页)。

  • 哈喇哈尔榜

    见“莽武特”(1821页)。

  • 石豹

    即“石皇玺”(452页)。

  • 安车骨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安居骨部。《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北”,约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通常说在阿勒楚喀,即今黑龙江阿城县境的阿什河流域,并说阿勒楚喀即安车骨之转音)。农业已有一定

  • 刀赋

    赋税名。明朝官府向畲族农民征收的一种赋税,因其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刀是畲民的主要生产工具,即规定以刀的多寡为征收山赋的标准,所谓“论刀为准”,“论刀若干,出赋若干”。

  • 乃颜城

    元地名。一作聂延城,清文献作纳延城。故址约在今黑龙江省拜泉县中兴镇东南方。为元代捞珠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