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引

茶引

金、元时期茶商销售茶的凭证。元代,茶叶为专卖品。商人须购买茶引,凭引始能通行货卖,由产茶地所设茶运司、提举司执掌发引事。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茶法,定长引、短引之制,长引每引茶120斤,收钞5钱4分2厘8毫,短引90斤,收钞4钱2分8毫。十七年,废长引,专用短引。年发引多达百万道。有元一代,茶法极严,商旅所到处须随处验引。售完,3日内赴所在官司注销,逾期,杖60。凡无引贩卖私茶及转让茶引、涂改字号、增添斤重、引不随茶者,杖70、茶一半充官,一半付告人充赏。伪造引者处死,家产付告人充赏。明、清因之。清初视路途远近及行销地区,亦有长引、短引,内地腹引、边地边引之分。其法先由户部颁引于四川、陕甘产茶区。商贩向政府纳税领引,凭引购茶,运销,每引连包重百斤,茶与引相符者则准远销,茶引不符或无引者则视同私茶,予以没收或处罚。乾隆年间(1736—1795),因川省松潘引多、茶壅,将天全州之积引改拨成都、彭县、灌县行销,后3县欠茶课税银,豁免。同治年间(1862—1874),印官茶票代引,不分省份,各地商贩均领印票,每引50道给票1张,计茶40包,每包正茶100斤、副茶25斤,四川茶引专销康、藏地区。清末大部分地区废引,西藏,陕甘至民国时亦废。

猜你喜欢

  • 巴塘教案

    清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为在康区实行改土归流,于1905年在巴塘屯扎,兴办农场,筹划收复瞻对,并限制每寺僧人数目不得超过300人,20年内不准藏民剃度为僧等。引起土司头人和寺院僧人的反对,指责其包庇洋教,消

  • 伊勒慎

    1566—1645清初官员。满洲镶黄旗人。姓费莫氏。世居萨齐库。因乌喇部攻萨齐库,率所属6部归附,授骑都尉世职。因从征有功,加三等轻车都尉。又以沙岭战功,加二等轻车都尉。后金天聪五年(1631),奉命

  • 按只䚟

    见“野里知吉带”(2046页)。

  • 却藏呼图克图四世

    见“罗桑图登热吉”(1424页)。

  • 德力格丁

    部分鄂温克族人信奉的神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阿荣旗地区。人脸长疥疮时供之,祭物是小米粥和狍胸骨。偶像为桦树皮或红铜剪成的一老翁面具,悬挂在门上。

  • 东夏

    金末元初女真族在东北建立的割据政权。初名大真,后改称东夏。贞祐三年(1215)十月,蒲鲜万奴建国号大真,改元天泰。首都初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后迁上京(又名开元,即今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另有陪都南京

  • 吉里雅木

    维吾尔语音译,即“地毯”。新疆维吾尔民间重要手工艺制品。以羊毛和棉线织成。分毛毯、丝毯、金银线编织加栽绒丝毯3种。尤以和田所产最著名。有千余年历史。工艺精细、色彩艳丽、花样新颖,富有民族特色。深为中外

  • 步甲

    清代八旗兵种之一。即步军统领所辖步军营之兵。主要从事京都内城、皇城的治安及修筑街道等。原定,以八旗满洲、蒙古中愿当步军之正身旗人、开户、旗仆等选充,每佐领18名、步军领催2名;八旗汉军每佐领12名、步

  • 琼管安抚司

    宋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熙宁六年(1073)于琼州地置,治所在琼山。除领原州之属县外,改儋州为昌化军、万州为万安军、崖州为珠崖军,并领县以隶琼管。宣和(1119—1125)中,改琼管为安抚都监。

  • 玛沁

    县名。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东邻甘肃玛曲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兴海两县,西接本州玛多、达日两县,南界甘德县。为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史载,汉至隋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