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

唐、宋、明、清各朝与甘、青、藏等诸民族以茶易马的经济交流活动。始于唐德宗(779—805在位)年间唐王朝与回纥的贸易。初因马匹来源无保证,交换只是零星进行,无专门管理机构,也未形成一定制度。宋初,因与辽战争亟需大量马匹,遂于四川筹措茶叶,运往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德顺(今宁夏隆德县)三郡易马。熙宁七年(1074)、从熙河路经略使王韶建言,命干当公事李杞前往四川成都府利州路买茶,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置场博马。初,茶、马分属买茶司、买马监牧司。八年,命买马司兼提举司事,是为提举茶事兼买马之始。元丰四年(1081,一作六年)二司合为一司。后分合无常制。崇宁四年(1105),始将二司合并定为永制。四川原也有茶马司。其制与秦州茶马司相同。南宋时,因关陕沦陷,秦州司被迫并入四川司,于黎州(今四川汉源县)、文州(今甘肃文县)、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东北)、长宁(今四川长宁县)、南平、珍州等地贸易。宋代茶马比价,约自元丰六年(1083)左右,上马1匹,值茶1驮。淳熙(1174—1189)以后,马价腾涨,上马易银帛,下马值茶10驮。岁易马或数千匹、或万余匹不等。盛时至2万余匹。明兴,沿袭宋代遗制,设茶马司于川陕,以川茶、汉中茶运至各茶马司,以供换易。岁易马数百匹至数千匹不等。洪武二十六年(1393,一说1397年),因恐边将扰害诸少数民族,颁行“金铜信符”(俗称“茶马金牌”)41面,交各族分执,按数纳马。其中洮州火把藏、思囊日等族牌4面,纳马3050匹;河州必里卫西番20族,牌21面,纳马7705匹;西宁、曲先、阿端、安定4卫及巴哇、申中、申藏等族,牌16面,纳马3050匹;三岁一合符,运茶50余万斤,获马13800匹。史称为纳“差发马”。永乐年间(1403—1424),以茶禁松弛,暂停金牌信符,令三御史巡督陕西茶马。宣德时(1426—1435)复推行,至正统(1436—1449)末年,以瓦刺部也先南侵,金牌制被迫停罢。互市由征纳“差发马”为主,转变为“听其以马入贡而已”。茶马司形同虚设。成化(1465—1487)时,官方茶马市场虽又重置,因措施不力,贸易仍不甚景气。弘治十六年(1503),杨一清受命督理陕西马政,请行开中茶马法,召商买茶。贸易一度有所恢复。正德(1506—1521)时,因武宗宠信番僧,许例外夹带,遂使茶法复受破坏。嘉靖三十年(1551),“金牌制”正式为“勘合制”取代,贸易也由3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尔后情况时好时坏,易马至万匹也时有所见。定例:初上马每匹给茶40斤,中马30斤,下马20斤。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为上马120斤,中马70斤,下马50斤。弘治三年(1490),又定上马100斤,中马80斤。隆庆、万历时,行招中茶马,上马茶30篦(每篦六斤四两),中马20篦,下马15—16篦。清初,因战争频仍,对马需求量大,贸易多承明制,于洮岷、河州、西宁、庄浪、甘州置5茶马司,招商易马。由茶马御史管辖。康熙七年(1668),裁茶马御史,由甘肃巡抚兼辖。三十六年(1697),以洮岷等处额茶滞销,令部员专事督理。四十四年(1705),以私贩盛行,而西宁等五司所存茶篦年久浥烂,兰州无马可中,诏罢贸易,将茶折价充饷。雍正三年(1725)命西司茶务归西宁府管理。九年(1731)恢复中马法。上马1匹给茶12篦、中马9篦,下马7篦。十三年复置。贸易名存实亡。乾隆年间(1736—1795),因清朝政府先后在凉州、甘州、西宁、肃州、安西、巴里坤、伊犁等地建立马场,马匹来源有较为可靠保证,不再继续依赖茶叶交换,贸易遂告衰落。

猜你喜欢

  • 亦麻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马河卫、尼满河卫。永乐八年(1410)二月,与甫儿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治所在今乌苏里江以东伊曼河流域。宣德八年(1433)八月,亦麻河等卫指挥佥事抄刺李等入朝贡方物。

  • 苻菁

    ?—355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洪孙。前秦皇始元年(351),奉叔苻健命,率众7000自轵关(今河南济原西)入渭北,进军关中。封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次年,进爵

  • 卜鲁兀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①永乐八年(1410)十二月,与兀列河等四卫同时设立。今人考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右岸博戈罗茨科耶附近,有说在宏格力河流域。 ②永乐十二年(1414)置,《满洲源流考》将该卫

  • 至顺

    元文宗图帖睦尔年号。1330—1332年。宁宗懿璘质班于1332年十月即位后,沿用此年号,十一月卒;1333年四月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仍未改元,至十月,始改元元统。至顺沿用凡4年。

  • 尚学会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团体。1913年成立,总部设于伊宁。创始人博孝昌,因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的影响,主张在不改变锡伯族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废除旗制,反对豪绅官僚霸占土地;

  • 银鞍契丹直

    五代时期中原割据势力在与北方契丹战争中所组成的一种特殊军队。契丹开国后,不断南下略地,幽州为一重要战略目标,常遭威胁。时幽州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所镇。“赵德钧在幽州,以契丹来降之骁勇者置银鞍契丹直。”(

  • 三耶律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三氏族,即大贺、遥辇、世里。阻午可汗时(8世纪中),分三耶律为七。契丹建国后,以耶律为国姓,诸耶律皆为皇族。

  • 勇士川

    见“苑川”。(1343页)

  • 赛朵呼图克图六世

    见“洛桑曲称嘉措”(1735页)。

  • 兀没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兀没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