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莫语

莫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方村、阳凤、地莪、播尧、茂兰等乡。操这种语言的约1万余人。其人多姓莫,故称莫家。莫家人一般都会说布依语,并唱布依族民歌。不同地区的莫语受布依语一些影响,语音系统和词汇跟水语、毛南语和锦语接近,语法与侗水,甚至跟壮、布依等语言没有显著差别。各地莫话虽有差别,但不影响交际。方村莫话有51个声母。带先喉塞的浊音只有双唇和舌尖两个部位,其他声母都有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对立;浊擦音V和W是对立的音位;唇音和舌尖音可带腭化音j,舌尖音、舌面音和舌根音大都可带唇化音—w—;清塞音有送气的和不送气的对立;浊塞音有单纯的和带先喉塞音的两套,其中单纯的浊塞音与水语、毛南语带鼻冠音的浊塞音对应,只出现于双数调,它们跟原始侗台语的浊塞音b、 d不是一回事,古b、 d声母均已清化,念双数调;地莪乡的莫语还保留清鼻音和浊鼻音的对立,擦音中也有j和hj的对立。方村莫语有i、 e、 a、ə、o、u 6个元音,单元音韵母都是长的,带韵尾时,除e外,所有元音都有长短对立;有—i、—u、—m、—n、—η、—p、—t、—k八个韵尾,元音和韵尾结合成73个韵母。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由于吸收汉语借词还增加了一个舒声的高平调;合成词的第一音节和某些语气词有时可读成轻声调;不送气的清塞音和带先喉塞音的声母(即“古全清声母”,相当于泰语的中音组声母)第1调的字全部变成第6调。莫语的词以单音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几乎每个音节都有词汇意义。莫语的词类没有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它的主要语序是SVO,除表示数量的定语放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外,其他定语大都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后面,同时有几个修饰成份时,指示词都在最后;状语多在谓语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既有宾语,又有补语时,有些补语在宾语前面,有些在后面。

猜你喜欢

  • 平章政事

    官名。简称平章。唐、宋始设,辽、金、元沿之。辽南面朝官中书省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作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金尚书省下置平章政事2员,从一品,与左右丞相统称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元中统元年(1260)

  • 可度者

    唐代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可度者。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一月,率众附唐。唐置饶乐都督府,拜其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封楼烦县公,赐姓李氏。以所领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

  • 彰愍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监母斡鲁朵”(“监母”意为“遗留”,“斡鲁朵”意为“宫”)。为辽景宗※耶律贤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

  • 小峡贝子旗

    见“绰罗斯北中旗”(2142页)。

  • 女古没里

    见“潢河”(2464页)。

  • 嵬名仁忠

    ?—1148西夏崇宗、仁宗朝大臣。党项羌族。皇族。通蕃汉文字,有才思,甚清廉。历任秘书监、礼部郎中。元德二年(1120)封为濮王。上疏劾奏晋王察哥横征不法,广起宅第,为之罢役。大德元年(1135)由左

  • 花连布

    ?—1796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姓额尔德特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擢蓝翎长。四十八年(1783),补湖北武昌城守营参将。五十五年(1790),擢贵州安笼镇总兵。六十年(1795)二月,解云贵

  • 仳俚迦普华

    见“仳俚伽帖木儿”(815页)。

  • 桂林行

    书名。为入桂日记。1卷。明田汝成(为1503年生,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汉族)撰。系作者于嘉靖十七年(1538)赴广西布政使司左参议之任时,在途中所记。始于是年夏历七月七日从杭州出发,途经浙江富

  • 投崖

    契丹死刑之一。《辽史·刑法志》称:“亲王从逆,……或投高崖杀之。”这是对亲族赐死的一种方式。辽太祖七年(913),“以※夷离堇涅里衮附诸弟为叛,不忍显戮,命自投崖而死。”(《辽史》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