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1182—1251

乌思藏著名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萨斯迦五祖之第四祖。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庭。原名班丹顿朱,幼从师受戒,出家学法,改名公哥监藏(又作贡噶坚赞)。宋嘉泰四年(藏历木鼠年,1204),印度那烂陀寺末任座主释迦师利跋陀罗(1127—1225)入藏传法,遂奉为师,修习经论典籍及佛学大、小五明,得大成就。印度人称精通佛学五明之高僧为“班弥怛”(亦作班智达),故时人尊称公哥监藏为“萨斯迦班弥怛”,简称为萨班,后遂以萨班相称而得名。开禧二年(火兔年,1206),从师利跋陀罗受比丘戒,乃以师利跋陀罗之藏语意译称“班藏卜”(亦作巴藏卜,意为“吉祥贤”),遂自名为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以示其所师承。自是,藏传佛教各派之高僧大德,于其本名之后皆连称班藏卜,以示其修习佛学之高深。元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藏历木龙析,1244),应蒙古皇子阔端之召请,携两侄八思巴(后受元封国师,帝师、大宝法王),恰那朵尔只(后受元封白兰王、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随蒙古来使先行,自赴乌思藏各地走访地方僧俗领袖商议归顺蒙古事。定宗元年(火马年,1246),抵凉州(今甘肃武威)。翌年,谒阔端晤谈,接受蒙古大汗以吐蕃全境委命阔端管理,发“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晓喻僧俗官民归顺蒙古。此后,遂与八思巴、恰那朵尔只留住未返。其间,曾为蒙古人、汉人、畏兀儿人、当地吐蕃人等授徒传法,又为阔端治愈疾病,深得阔端信任,被尊为“祭天长老”。曾以畏兀儿文字母之字形制为40余个字母拼写蒙古语,后未通用。宪宗元年(铁猪年,1251),在凉州圆寂。一生著述近20种,在佛学方面,《三律仪论》、《正理藏论》等列作萨迦教派必修典籍,亦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重视;又以民歌、格言体裁写成《善说宝藏》,即后著称的《萨迦格言》,深入浅出以阐述道德伦理,文笔精美,开启一派文风,元代即有蒙古文译刊本。《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中所陈述吐蕃地方归顺蒙古应行诸事体,后遂成为元代管理吐蕃全境所规定之条例,此书对于元朝对乌思藏之统治及此后全国之统一,均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 姚襄

    331—357十六时期羌族首领。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姚弋仲第五子。雄武多才艺,明察善抚纳,为士众所敬爱,受父命掌兵。后赵石祗即位,拜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后赵亡,

  • 那仓部落

    藏族部落名。位于西藏申扎县境内。东邻朗如、萨迦、辛格尔等部落,西接阿里的曲欢、仲巴、改则地区,南连雅巴卓玛珠久、谢通门、康堆等地,北面与新疆交界,地广千里。原为古代象雄王国领土,王国在此设“凤宗”及“

  • 瓦花

    傈僳语音译,意为“借工”、“请求帮助”。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种互助协作形式。每当农忙时节或遇婚丧嫁娶等事,需要帮忙的家庭都可向亲友或同村寨的群众请求帮助。一般不付报酬,待前来帮

  • 哈亚窝亚

    拉祜语音译,意为“最贫困者”。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占有不均而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仅占有零星旱地,或没有自己的耕地,除有一二件破旧农具外没有耕畜,主要靠帮富裕阶层

  • 密儿纪

    见“蔑儿乞”(2442页)。

  • 不忽木

    1255—1300元朝大臣。又作卜忽木、不灰木,别名时用,字用臣。其先康里部人。忽必烈侍从燕真之子。幼时,侍太子真金。师事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受赞誉,被誉为“有公辅器”。至元十三年(1276)

  • 蒙莱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据《元史·世祖本纪》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蒙莱甸为蒙莱路。清倪蜕《滇小记缅程》称自腾冲入缅道路。经南甸、罗必思等处,8日而至蒙怜路,又1日至空地,再一日至蒙莱路,由蒙莱5日至太公

  • 阚伯周

    北魏时高昌王。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高昌太守阚爽为北凉宗室沮渠无讳袭击,投奔柔然。高昌为无讳夺据。五年(444)无讳卒,其弟沮渠安周代立。和平元年(460),柔然杀安周,灭北凉,控制高昌,扶立其

  • 巴图尔乌巴什

    ?—1757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台吉。客列亦特氏。※和鄂尔勒克叔父卫衮察布察齐六世孙。世驻牧于准噶尔地区。噶尔丹策零及其子统治时,领准噶尔二十一昂吉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达瓦齐,率众

  • 玛尔赛

    ?—1669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谭拜子。顺治七年(1650)袭父二等男爵,寻晋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十五年(1658),署副都统。随宁南大将军罗讬自湖南征贵州,定贵阳等。十六年,移师荆州。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