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尊师礼

蒙古尊师礼

蒙古族尊敬师长的传统习俗。古代,上至贵族、首领,下至黎民百姓都尊崇师长。成吉思汗亦然,所到之处,不分民族、宗教信仰,广收各种有知识技能的人才,给予重用,如丘处机(汉族,道教徒)、耶律楚材(契丹族、佛教徒)等均为博学多识之士,被奉为上宾、重臣,对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制定政策,建立规章制度有杰出贡献。元世祖忽必烈更是尊师有加,曾为其师沙剌班(畏吾人)垫枕头,使之安卧,又亲自以“佛手膏”贴其额上,以治其疮疖。他还采纳内翰王鹗之建议,令每岁春秋二季,祭奠孔子,网罗儒士。又招请藏地高僧,尊为国师、帝师,八思巴曾为元朝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文)。明代,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等亦是广召汉族儒生、有才技之人开发丰州滩,召请有学识的藏地高僧至蒙古传播佛教。尊师之俗在蒙古蔚然成风,蒙古语尊称老师为“榜什”,学生为“舍毕”。旧时,学生从师,持羊酒,行叩首礼拜师,待学成后,按蒙古尚白习俗,以白马、白衣酬谢榜什。通文书者,可跟随首领左右,比一般人高一等。习惯法规定,有侮慢榜什者,罚马1匹并向榜什谢罪。至今蒙古族仍将有学识的人尊称为“巴克西”(即榜什),倍受社会尊崇。

猜你喜欢

  • 迪万

    阿拉伯语。又译为刁完,其义有二:一、国家中央行政机关或政府办公处;二、诗集或词汇。

  • 东汉时鄯善王。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与莎车王贤遣使向汉贡献,西域复通。二十一年(公元45年)与车师前王等共18国俱遣子入侍,献珍宝,请汉复置都护,以阻遏莎车之侵扰。未获允,侍子被遣还,乃致书

  • 西汉时西南夷鉤町王。夜郎国鉤町(在今云南广南县境)人。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与夜郎王※兴及漏卧侯※俞互争雄长,屡举兵相攻。汉成帝遣使调解,不听。牂柯太守陈立召兴杀之,以其头示众。禹与俞震

  • 哈力锁鲁檀

    见“倒瓦答失里”(1887页)。

  • 赓金河卫

    见“哥吉阿卫①”(1836页)。

  • 阿帕塔尼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登尼。藏族称之为“丁珞”,西方文献称“达夫拉”、“阿帕塔尼”。据传其祖先从北方或东北方某地迁至苏普帕德和普德普米两河流域,接着又分三支,先后进入今济罗一带定居。包括金勒、那达、希都、

  • 龙州军民千户所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官署名。参见“松潘等处安抚司”(1298页)。

  • 呼伦

    见“忽剌温”(1488页)。

  • 罗罗

    部分彝族的自称。由对龙、虎的图腾崇拜而来,含有龙虎精神、勇猛顽强的意思。源出唐时,乌蛮(或称东爨)系统的卢鹿部,因方音不同,出现众多写法,如:㑩㑩、倮㑩、罗落

  • 彭胜祖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两江口长官彭武之子。成化(1465—1487)中,以功授两江口长官,随司理事,无印署。成化六年(1470),奉调从征广西断藤峡(即大藤峡)瑶民暴动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