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火盆

蒙古火盆

蒙古族传统取暖、炊事炉具。蒙古族历史上以游牧、狩猎为业,又处于内陆高寒地区,火与他们的饮食、住、行密切相关。雷火及森林、草原大火也给他们造成可怕的灾难,因此他们崇拜火,相信有火神,每年定期进行祭火。为了控制用火,保存火种、取暖,烧烤、烹煮食物,遂采用安全、方便的火盆,亦成为他们祭火、祭灶的地方。最初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在蒙古包中央搭砌一个火池子。成吉思汗的军队在行军途中就地搭火盆取暖。烧烤羊肉。后来又使用泥盆、铁盆。明清以后,定居从农的蒙古族农舍中也离不开火盆。火盆使用干牛粪或柳枝等木材作燃料。不用时,用灰封闭,火种经久不灭。结婚时,夫妻对着火盆行拜天礼。不能用刀、剑刺入火盆,不许往火盆里泼脏水、倒脏物,不许在火盆上烤脚,亦不能随意跨过火盆。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火时,往火盆里放红枣和奶食品。举行庆典、祭祀,要将德吉(第一杯酒、第一碗食品)敬献火神。古代蒙古族还以幼子主灶(火盆),继承父母的遗产,主办丧事。火盆至今仍在蒙古族中普遍使用,其多功能无以取代。

猜你喜欢

  • 西夏党项人对汉人的称呼。西夏文中以“小”加“虫”字组成,表现了主持创制西夏文的统治者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 伊里布

    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十二年(1807),升腾越州知州。任内抚辑土司、管理边务有方,能妥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道光五年(1825),由知府、按察使先后升

  • 东方全史

    书名。一译《东方五史》。塔塔尔族库尔班·艾力·哈力德著。原书为塔塔尔文,1910年喀山出版。全书分12章。综述中亚费尔干纳诸汗及新疆南疆六城概况,喀喇汗朝苏图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及阿帕克和卓统治南

  • 曹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724人(1975年)。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以阿里山为中心,散居在曾文溪上游及陈有兰溪左岸部分地区;南部在下淡水溪上游,荖浓溪与楠梓溪流域。多在海拔500—2000米之

  • 涑沫靺鞨

    即“粟末靺鞨”(2189页)。

  • 木罗贝

    桦皮船。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传统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是其捕渔和狩猎工具之一。制法:先用几十根长短松木作船骨架,把夏天扒下经加工的桦树皮用马鬃绳缝接,包裹在骨架

  • 阿懒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坡陀”,即“地面不平坦”之意。金代女真人不论男女,皆有以此命名者。如完颜撒改之子※完颜宗宪本名阿懒,海陵王之昭妃亦名阿懒。

  • 赛汗罕乌拉

    山名。位于内蒙古巴林右翼北部索博力嘎苏木境内。辽时称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辽帝每年派臣民到此山祭祀。山长数十里,土石及流水皆黑,故名。主峰海拔1951米。此山风景秀美、巍武壮观,蒙古语称“赛汗罕乌拉”

  • 卧结

    见“阿拍”(1193页)。

  • 伊特勿失可汗

    薛延陀汗国末代可汗。名咄摩支,真珠毗伽可汗夷男之兄子。唐贞观二十年(646)拔灼败亡后,被余众拥为可汗,遣使入唐,请仍居郁督军山北。唐遣兵部尚书崔敦礼优加绥抚,又虑其为碛北边患,命李世绩率九姓铁勒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