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血族复仇

血族复仇

亦称血亲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受到本团体之外的人严重侮辱或杀伤,其所在团体成员誓死为其报仇的习俗。原始社会期间,人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只有依靠氏族、部落保护,并仰仗集体力量才能谋取所需的生活资料。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血缘关系高于一切。本团体内任何一个成员受到伤害,即视为对全氏族、部落的伤害,就要为其复仇。肇事一方虽为一人,其所在氏族、部落亦负有共同责任,成为报复对象。受害一方有权将行凶者所在氏族、部落之人杀死,对方无权提出异议。当代复仇未遂,后代子孙世代负有义务,以致冤冤相报,争斗不已。原始社会末阶级社会初,情况更加复杂,血族复仇已成为某些氏族、部落头人向外掠夺扩张的藉口,有时虽可通过调解,责令肇事者所在氏族、部落道歉、赔款或用其他方法赎罪,实具有以强凌弱性质。历史上蒙古部与塔塔儿部及女真族之间的战争,近代凉山彝族各家支之间为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械斗,即常在血族复仇之外衣下进行的。在我国高山族支系曹人,云南的怒、傈僳、佤、景颇,内蒙古的鄂温克、鄂伦春,西藏的珞巴、僜人等,均有血族复仇的成文法或习惯法。

猜你喜欢

  • 廓州

    州名。汉为西羌地,后为吐谷浑所据。北周建德五年(576),周武帝太子西征吐谷浑,得其河南(黄河以南)地,取廓清之义,置此州。治所在浇河故城(今青海贵德附近)。隋大业(605—618)初,改置浇河郡。唐

  • 雅拉香波山

    西藏名山。位于雅隆河谷。据敦煌藏文文书等载,传吐蕃第一代聂墀赞普为天神墀端已之子,自十三天降临雅隆地区,先至拉日江托山,后至雅拉香波山,自此为人主,统领雅隆部落。故藏族先民视此山为神的象征,敬为神山、

  • 巴西文集

    书名。元邓文原撰。1卷。文原(1258—1328),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字善之,一字匪石。随父流寓钱塘。宋末应浙西转运司试中第一。至元二十七年(1290),行中书省辟为杭州路儒学正,官至集贤直学士兼

  • 建熙

    前燕幽帝慕容暐年号。360—370年,凡11年。

  •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科勒苏河之东,跨克鲁伦河。东至卜固尼和硕山、接本部中左旗界;西至特克玛尔图山,接本部左翼右旗界;南至多木达都图伦,接本部中左旗及中末右旗界;北至伊克噶札尔,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

  • 阔普通武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他塔拉氏。字甫。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二十二年(1896),由詹事迁内阁学士,逾2年,迁礼部左侍郎。支持戊戌变法运动,进呈康有为拟定之《请定立宪开国会》奏折,又上书请设

  • 热河都统

    清朝管理蒙古热河地区的最高长官。驻地在热河。乾隆三年(1738),设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改设都统,驻承德府(今河北承德市),辖有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内蒙古部分地区,管辖喀喇沁3旗。掌管蒙汉交

  • 茶只剌

    见“札只剌”(1600页)。

  • 田光兴

    见“西阳蛮”(696页)。

  • 甘露汇集

    书名。藏文名《都德泽嘎敦》。蒙古医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50年代用藏文写成,14叶,木刻本。书中对6大基本病症作进一步论述,还在“十要证”里说明101种疾病的治疗。是一种临诊疗科的简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