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纳格西
13世纪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藏族。青海塔尔寺西纳活佛世系先祖之一。属东氏家族,为黄色尼东族的西纳支系。早年在卫藏学经,属萨迦教派学者。后赴蒙古,大约于1211—1215年,在蒙古本土谒见成吉思汗,相传曾做法祈雨,为成吉思汗所器重。应成吉思汗劝请,未赴五台山、南海普陀山朝佛,留侍汗左右。是最早与蒙古取得联系的藏族僧人之一。
13世纪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藏族。青海塔尔寺西纳活佛世系先祖之一。属东氏家族,为黄色尼东族的西纳支系。早年在卫藏学经,属萨迦教派学者。后赴蒙古,大约于1211—1215年,在蒙古本土谒见成吉思汗,相传曾做法祈雨,为成吉思汗所器重。应成吉思汗劝请,未赴五台山、南海普陀山朝佛,留侍汗左右。是最早与蒙古取得联系的藏族僧人之一。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土谢图汗部20旗会盟于肯特山之支脉汗山(蒙古语称山为“阿林”)而得名。东界肯特山,西界翁金河、南抵大漠,北临俄罗斯。为喀尔喀蒙古北路,后改为后路。地兼耕牧,矿产林木均称富
见“胡里改军民万户府”(1582页)。
?—1099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洪、宥、韦三州都统军贺浪啰部将。夏天祐民安八年(1097)七月,随贺浪啰领兵救宥州,战宋熙河将王愍,败之。永安元年(1098)正月,王愍率
西域古河名。见《隋书·西域传》,流经石国(今中亚塔什干)。《新唐书·西域传》:流入中国称真珠河,亦曰质河。又云: “捍(今费尔干纳)东临叶叶水。《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
见“伏连筹”(797页)。
见“衮桑帕”(2092页)。
清代新疆地名。今于田县所在地。又称克里雅、克里野。其南有克勒底雅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路。因山道崎岖,淤沙积雪,烟瘴逼人,行人稀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即经由此路侵袭西
?—1749清朝大臣。又作庆复。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内大臣一等公佟国维第六子。雍正五年(1727),袭一等公爵,授散秩大臣、銮仪使,兼管武备院事。七年,授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迁正蓝旗汉军都统,署领侍卫
县名。在今吉林省西部。元为开元万户府地。明属福余卫。清为郭尔罗斯前旗地,称长岭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原析置的农安县垦区扩大,复析该县农家、农齐、农国三区土地置此县,治长岭子。为清末实行放垦,割
蒙古国和元代对汉军中出兵户的称呼。蒙古灭金后,征原金境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当兵,组成汉军。其制按贫富、丁壮多寡摊派,富家有丁力者每户出兵1名,称独户军;贫家合2、3户出兵1名,丁力强之出兵者称正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