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贝阔

贝阔

体育游戏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尖端弯曲的木棒。亦作“波依阔”。又名“曲棍球”。达斡尔族民间占首位的传统体育运动和游戏。本意指下端弯曲、长约三尺、以弯头细柞木制的球棍,因以击球,被用作此项体育游戏名。球称“朴列”,多以杏树根或牛毛毡制成,大小与网球相似。每年农历一二月为打曲棍球盛季,从10岁少年到中年男子普遍爱好。游戏时,人分两队,每队少则4—5人,多则10余人,双方人数相等。有简单和正规两种打法,前者找一长方形旷地作球场,中间划一线,将球击入对方界内即为胜。后者要在球场两端各置球门一,设守门员1人或2人,其余队员分前锋和后卫,以球击入对方球门为胜,多在村屯或氏族举行重大集会时进行。有时比赛在夜间,更具特色:若用木制球,将球挖空,塞入易燃松脂;如用牛毛毡球,将其以油浸透;开赛时将球点燃,在黑暗中打得火球穿梭似地往返。此种比赛,双方兴趣不在射门,而在以打着火球不停地滚动为乐。比赛规定:球棍一律只能从右侧击出,不得用球棍打人,以保证参加者的安全。此游戏起源甚早,唐代的渤海人,辽金时的契丹和女真人,元代的蒙古人之※击球(打球)或击鞠,与其极相似,不同的只是骑马奔驰击球。达斡尔族流行的“贝阔”,与现代曲棍球有许多相近之处,故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每年春节都要举行“贝阔”比赛。

猜你喜欢

  • 史忠

    见“阿史那忠”(1220页)。

  • 塔吉克语

    我国塔吉克族使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使用人口约33000 (1990)。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

  • 手达

    参见“巴嘎达”(409页)。

  • 乾祐宝钱

    西夏钱币名。铸于夏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铜质,传世多品。

  • 绛曲多吉

    1703—1732清代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十二世活佛。藏族。康熙五十七年(1718),于拉萨会见准噶尔部首领策凌敦多布。五十九年(1720),清军护送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至拉萨时,其于此会见清朝军官以及康

  • 农政院

    见“大司农司”(92页)。

  • 侯莫陈悦

    ?—534北魏大臣。代郡人。鲜卑侯莫陈氏(后改陈氏)。驼牛都尉婆罗门子。生长于河西,好田猎,善骑射。及河西牧子起事,归附尔朱荣,为荣都督府长统参军,迁大都督。孝庄帝(528—530)初,任征西将军、金

  • 火器营

    清代八旗兵种之一。以习火器的八旗官兵别立为营。 ①内火器营。康熙三十年(1691),京城设立火器营。从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取鸟枪护军3名、鸟枪马甲4名、炮甲1名,又选取驻京之东北打牲兵丁200余名

  • 郑昶

    见“郑买嗣”(1520页)。

  • 乌哲定变

    见“屋质定变”(1771页)。